便秘和痔疮的区别是什么
便秘是排便频率减少、粪便干结等的病症,病因多样,症状有排便异常及全身不适,检查靠病史等,治疗先非药物干预;痔疮是肛管等静脉丛充血肿大的病,病因与便秘等有关,症状分内外混合痔,检查靠肛门直肠检查,治疗先非手术,预防上便秘者防便秘,痔疮者避免久坐等。
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的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有久坐、久站、长期便秘、妊娠等。长期便秘时,排便时用力过度会导致肛管周围静脉丛压力增高,血液回流受阻,进而诱发痔疮;而痔疮患者由于肛门不适,又可能会加重便秘情况,形成恶性循环。
症状表现
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部分患者可能还会伴有腹胀、腹痛等不适,长期便秘可能会引起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例如,一些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减退,加上活动少,容易出现便秘,表现为几天才排便一次,粪便坚硬如羊粪,排便时十分吃力。
痔疮:根据其位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症状有所不同。内痔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可为滴血、喷血或手纸上带血,一般无疼痛,当内痔脱出嵌顿、水肿、感染时可出现疼痛;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则有剧痛;混合痔则兼具内痔和外痔的症状。比如,经常便秘的人,在排便时过度用力,可能会导致内痔脱出,出现肛门肿物脱出的情况。
检查方法
便秘:一般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如结肠传输试验等)来明确病因和病情。结肠传输试验可以了解肠道传输功能,判断是否存在慢传输型便秘等情况。
痔疮:主要通过肛门直肠检查来确诊,医生会进行肛门视诊、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等。肛门视诊可观察肛门周围有无肿物、肛裂等情况;直肠指诊可以了解直肠内有无肿物、狭窄等;肛门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内痔、外痔和直肠黏膜的情况。
治疗与预防差异
便秘:治疗上首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多饮水,适当增加运动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对于经非药物干预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一些缓泻剂等药物,但需谨慎使用,避免长期依赖药物。例如,对于儿童便秘,应优先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来改善,如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鼓励孩子适当运动等。
痔疮:治疗同样先从非手术治疗开始,包括坐浴(用温水或药物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局部使用痔疮膏或栓剂等。对于病情较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预防方面,便秘患者要积极防治便秘,保持大便通畅;痔疮患者要避免久坐久站,定时改变体位,保持肛门清洁等。比如,孕妇由于孕期特殊生理状态容易出现痔疮,应注意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保持大便通畅,预防痔疮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