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
贫血会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表现;出血时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瘀斑、会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时消化道出血;感染时会发热及出现呼吸道感染相关表现,这些表现因年龄等有所不同,均与贫血导致的携氧、止血、免疫等功能异常相关
一、贫血相关表现
1.面色苍白: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面部皮肤等部位呈现苍白状态,儿童可能表现为口唇、甲床等部位苍白,年龄较小的儿童因皮肤较薄,面色苍白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贫血影响了血液循环中血红蛋白对氧气的运输,使得面部等部位的血液灌注及氧合情况不佳。
2.头晕乏力:大脑等重要器官缺氧会引发头晕症状,而全身组织供氧不足则导致乏力,患者会感觉四肢无力、活动耐力下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会出现此类表现,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的活动和玩耍,比如原本活泼好动的儿童变得不爱活动。
二、出血表现
1.皮肤黏膜出血点或瘀斑: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使得止血功能障碍,皮肤会出现散在的出血点,或因小血管破裂形成瘀斑,儿童的皮肤相对娇嫩,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在碰撞后更容易出现瘀斑,这是因为血小板无法正常发挥凝血作用,导致微小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出到皮肤下形成。
2.鼻出血:鼻腔黏膜血管丰富,血小板减少时易发生鼻出血,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儿童可能因鼻黏膜相对脆弱且有时会有挖鼻等不良习惯而更易诱发鼻出血,出血可能较频繁,这是由于血小板不能有效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血栓来止血。
3.牙龈出血:牙龈部位的毛细血管在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时易破裂出血,刷牙或咀嚼时可能诱发,成人和儿童都可能出现,对于儿童来说,若不注意口腔卫生或存在凝血异常情况,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这与牙龈部位的血液循环及凝血机制受贫血和血小板异常影响有关。
4.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这是因为胃肠道黏膜下血管在凝血功能障碍时易破裂出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病情影响出现食欲下降、呕吐等伴随症状,而成人可能会有腹痛等表现,主要是由于贫血导致胃肠道供血不足,同时凝血异常使得胃肠道血管破裂后难以止血。
三、感染表现
1.发热:白细胞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从而出现发热症状,各年龄段均可能出现,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发生感染且发热可能较为常见,发热的体温高低不一,可能为低热或高热,这是因为白细胞不能有效吞噬和杀灭入侵的病原体,导致身体出现炎症反应而发热。
2.呼吸道感染相关表现:如咳嗽、咳痰等,由于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因感染等因素受损,病原体易侵袭呼吸道,儿童可能出现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等情况,而成人可能会有较为明显的咳嗽、胸痛等表现,这是因为感染累及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导致分泌物增多及呼吸道刺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