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的检查包括影像学、内镜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中X线钡剂检查可呈现溃疡型和增生型肠结核不同表现,CT及MRI检查有助于鉴别及评估病变;内镜下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病变并活检确诊;实验室检查里PPD试验阳性有参考价值,血液检查能反映炎症反应,PCR检测可辅助诊断,不同人群检查需注意相应情况。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钡剂检查:对肠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溃疡型肠结核,X线钡剂造影可发现病变肠段呈激惹征象,排空很快,充盈不佳,而在病变的上、下肠段则钡剂充盈良好,称为X线钡影跳跃征。增生型肠结核则可见肠黏膜紊乱、肠壁僵硬、肠腔狭窄、肠段缩短变形等。不同年龄人群在进行X线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儿童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女性若处于妊娠期需权衡检查的必要性与辐射风险。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的患者,不影响X线检查的进行,但需在检查后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病情。
2.CT及MRI检查:CT检查可清晰显示肠壁增厚、腹腔内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对于肠结核与其他肠道疾病的鉴别有一定帮助。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尤其适用于对X线敏感的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在病史方面,对于有结核病史或结核接触史的患者,CT和MRI检查能更精准地评估肠结核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
二、内镜检查
1.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结核的重要方法之一。可直接观察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溃疡的形态、大小、部位,以及有无息肉、狭窄等。对病变部位进行活检,若能找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或结核分枝杆菌,则可确诊。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时需注意操作的耐受性,儿童可能需要在镇静下进行检查。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进行检查需谨慎评估。有肠道出血病史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在检查前需纠正凝血状态,以降低检查风险。
三、实验室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PPD试验阳性仅表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不能确诊肠结核,但对诊断有参考价值。不同年龄人群的PPD试验阳性判断标准略有不同,儿童的阳性判断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对于有免疫抑制情况(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的人群,PPD试验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2.血液检查:血常规可发现贫血等情况,血沉多明显增快,C-反应蛋白也常升高,这些指标可反映体内的炎症反应程度。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血沉生理性增快的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检查鉴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增快。有基础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血常规的变化需谨慎分析,避免与基础疾病混淆。
3.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PCR):通过检测粪便或体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核酸,对肠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该检测的准确性可能受到影响,如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对于有结核病史的患者,PCR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是否复发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