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支架手术怎么做
脑梗死支架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过程及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术前要评估患者一般情况与做影像学检查,还要进行患者与器械准备;手术需穿刺插管、血管造影后置入支架;术后要监测生命体征与神经系统,进行抗栓治疗、康复护理,老年患者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一般情况: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病史等,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手术的风险和预后。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吸烟、饮酒等,吸烟会增加血管痉挛等风险。
影像学检查:通过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等明确脑梗死的部位、范围等情况,同时进行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具体情况,这对于确定是否适合支架手术及选择合适的支架等至关重要。
2.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准备: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术前需禁食禁水一定时间,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
器械准备:准备好脑梗死支架手术所需的各种器械,如导管、导丝、支架等。
二、手术操作过程
1.穿刺插管
通常选择股动脉或桡动脉进行穿刺,以股动脉穿刺为例,在局部麻醉下,用穿刺针穿刺股动脉,成功后插入导丝,然后沿导丝插入动脉鞘。
2.血管造影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脑血管,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狭窄或闭塞部位及程度等情况,为支架置入提供精确的定位依据。
3.支架置入
将装有支架的导管通过导丝送到狭窄或闭塞的血管部位,根据血管造影显示的情况,释放支架,使支架扩张并支撑在狭窄的血管内,恢复血管的通畅性。在放置支架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
三、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1.术后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因为手术可能对心血管系统等产生一定影响,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神经系统监测:观察患者的意识、肢体活动等神经系统症状,及时发现有无新的脑梗死或脑出血等并发症。
2.抗栓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抗血小板等药物进行抗栓治疗,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但具体药物使用严格遵循临床规范,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
3.康复护理
对于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护理,如针对肢体活动障碍进行康复训练等,康复训练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病史等因素对康复的影响,比如老年患者康复可能相对缓慢,需要更耐心和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后要特别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过程中要加强翻身、拍背等护理措施,鼓励患者早期活动等。
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术后恢复,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在合理范围;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要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相关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