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不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相关检测包括血常规指标检测,表现为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铁代谢相关指标检测,血清铁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骨髓象检查可见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增生、铁染色异常;特殊人群中儿童生长发育快需警惕、孕妇需求量大易发生、老年人易因吸收差出现,需分别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血常规指标检测
1.血红蛋白浓度:缺铁性贫血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会降低,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110g/L,孕妇<100g/L。这是因为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2.红细胞参数: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g/L。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的出现是由于铁缺乏影响了红细胞的正常发育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二、铁代谢相关指标检测
1.血清铁:血清铁降低,正常成年男性血清铁为11-30μmol/L,成年女性为9-27μmol/L。血清铁是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缺铁时血清中可利用的铁减少。
2.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指标,其水平降低是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血清铁蛋白正常参考值男性15-200μg/L,女性12-150μg/L,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蛋白<12μg/L。因为铁蛋白是机体储存铁的形式,铁缺乏时储存铁首先被消耗,导致血清铁蛋白降低。
3.总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增高,正常成年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总铁结合力反映了转铁蛋白的总量,缺铁时转铁蛋白合成增加,总铁结合力升高。
三、骨髓象检查
1.骨髓涂片:骨髓涂片可见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红系中早幼红、中幼红增多,晚幼红比例增高。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减少。这是因为铁缺乏影响了红细胞的正常生成,在骨髓象上表现为红系增生以及铁染色的异常改变,通过骨髓象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铁缺乏的情况,有助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对铁的需求量大。如果儿童出现面色苍白、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需警惕缺铁性贫血。由于儿童缺铁性贫血可能影响智力发育和身体生长,应定期监测血常规、血清铁蛋白等指标,及时发现铁缺乏情况并进行干预。
2.孕妇:孕妇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孕妇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时,要考虑缺铁性贫血的可能。孕期应常规监测血常规等指标,适当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因为孕妇缺铁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胃肠道吸收功能减退等情况,容易发生铁缺乏。若老年人出现贫血相关表现,如乏力、心悸等,要排查缺铁性贫血。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在诊断和处理缺铁性贫血时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和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