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
脑梗死患者护理需从病情观察、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心理护理多方面进行,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与神经系统症状,采取合适体位、做好呼吸道和皮肤护理,提供营养均衡饮食及吞咽障碍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关注患者心理并疏导。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脑梗死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体温方面需注意脑梗死可能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若体温异常需警惕感染等并发症;脉搏要关注频率、节律变化;呼吸观察频率及深浅度;血压需稳定控制,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脑供血。
2.神经系统症状观察:留意病人意识状态,如嗜睡、昏迷等变化;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是否正常,若瞳孔异常可能提示颅内病变进展;关注肢体运动功能,如肌力变化、有无偏瘫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等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本身有肌肉萎缩等基础情况,更需细致观察肌力改变;对于有病史的患者,要对比既往神经功能状态,判断病情进展或恢复情况。
二、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如无颅内压增高时,可将床头抬高15°-30°,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对于偏瘫患者,应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畸形,不同年龄患者功能位保持要求一致,但小儿需更轻柔操作避免损伤;老年患者皮肤较脆弱,要注意体位变换时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2.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咳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年龄较小患儿需注意呼吸道分泌物清理方法更轻柔,防止误吸;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应劝导其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利于呼吸功能维护。
3.皮肤护理:定期为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更要注意压力点的护理;小儿皮肤娇嫩,选择合适的翻身频率和按摩力度。
三、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给予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给予鼻饲饮食,保证营养供给。不同年龄患者饮食热量需求不同,小儿需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有糖尿病病史的脑梗死患者要注意饮食中糖分的控制,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
2.吞咽障碍护理:对于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进食时要缓慢,防止呛咳,必要时先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后再进行饮食安排,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更要谨慎,防止误吸导致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四、并发症预防
1.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导病人进行患肢的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尤为重要。老年患者活动能力相对较弱,运动强度需适中;产后等特殊人群(有血液高凝状态风险时)更要加强预防措施。
2.肺部感染预防:除呼吸道护理外,还需注意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定时消毒,减少交叉感染机会,不同季节病室温度、湿度要适宜,小儿病室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50%-60%为宜。
五、心理护理
关注病人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脑梗死患者常因肢体功能障碍等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心理反应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更担心自身健康及对家庭的影响,要耐心倾听其诉求,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