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症状及治疗
高血糖有典型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还有非典型症状如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疲劳乏力;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以及血糖监测,通过相关措施控制血糖及减少并发症风险。
多饮:血糖升高使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患者出现口渴多饮的症状,这是因为机体需要通过增加水分摄入来稀释血液中过高的糖分。例如,一些高血糖患者会比往常喝更多的水来缓解口渴感。
多食: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能量供应不足,患者会产生饥饿感,从而出现多食的表现。身体细胞无法有效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来获取能量,就会不断向大脑传递饥饿信号。
多尿: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肾脏就会将过多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而葡萄糖的排出会带走大量水分,导致尿量增多。比如,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排尿的次数和量都明显增加。
体重减轻:尽管患者食量增加,但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机体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长期如此就会导致体重减轻。
非典型症状:
皮肤瘙痒:高血糖会使皮肤内的葡萄糖浓度升高,有利于细菌和真菌滋生,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尤其以会阴部等部位较为常见。
视物模糊:血糖波动会影响眼内渗透压,导致晶状体屈光度改变,从而引起视物模糊。例如,患者可能会感觉看东西不如以前清晰,尤其是在血糖快速变化时这种情况更明显。
疲劳乏力: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患者会经常感到疲倦、乏力,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缓解。
高血糖的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控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一般来说,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例如,对于体型肥胖的高血糖患者,需要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蔬菜、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等)的比例。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上升速度,如多吃全麦面包、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运动锻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选择趣味性的运动,像跳绳、踢毽子等;成年人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例如,每周坚持5次左右、每次30分钟以上的快走运动,对控制血糖有一定帮助。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常见的有二甲双胍等,二甲双胍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但需要注意不同药物有其特定的适用人群和禁忌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胰岛素治疗:对于一些1型糖尿病患者或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等需要使用胰岛素。胰岛素能直接调节血糖水平,但使用胰岛素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剂量。
血糖监测: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通过血糖监测可以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例如,每天可以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血糖监测,如早餐前、早餐后2小时、晚餐前、晚餐后2小时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高血糖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因为高血糖对孕妇和胎儿都有较大影响,要确保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