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生期窒息致部分或完全缺氧等引起的脑损伤,病因主要是围生期窒息等,病理生理有脑血流和脑组织代谢改变,临床表现包括意识、呼吸等改变,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预后因病情而异,预防需加强孕期保健等。
一、定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生期(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多发生于足月儿,但也可发生在早产儿。其发病与胎儿在子宫内的缺氧状态以及出生时的窒息等因素密切相关,是新生儿严重的脑损伤疾病之一。
二、病因
1.围生期窒息:是最主要的病因,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的窒息情况。产前因素如母亲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等;产时因素如难产、脐带绕颈、胎头吸引等;产后因素如新生儿呼吸暂停、肺炎等都可能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
2.其他因素:如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引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但相对围生期窒息来说较为少见。
三、病理生理改变
1.脑血流改变:当发生缺氧时,脑血流会重新分布,以保证心、脑、肾上腺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此时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但当缺氧进一步加重,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脑血流灌注减少,导致脑组织缺血。
2.脑组织代谢改变:缺氧时脑细胞的有氧代谢受阻,无氧酵解增加,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导致细胞膜钠-钾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钠水潴留,形成脑水肿。同时,ATP生成减少,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进一步加重脑细胞的损伤。
四、临床表现
1.意识改变:轻度表现为过度兴奋,易激惹,肢体可出现颤动,肌张力正常或增高;中度表现为嗜睡、迟钝,肌张力减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原始反射减弱;重度表现为昏迷,肌张力松软,原始反射消失,常有惊厥发作。
2.呼吸改变:轻度患儿呼吸常正常;中度患儿可出现呼吸减慢;重度患儿出现呼吸不规则或暂停。
3.原始反射改变:如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减弱或消失。
4.惊厥:中度和重度患儿可出现惊厥,多为微小型、阵挛型或强直性惊厥。
5.脑水肿表现:严重患儿可出现前囟隆起、颅缝增宽等脑水肿表现。
五、诊断
1.病史:有明确的围生期窒息史,尤其是生后12小时内有严重窒息。
2.临床表现:出现上述意识、呼吸、原始反射等方面的改变。
3.辅助检查
头颅超声检查:可发现脑室变窄或消失、脑室周围高回声等脑水肿及脑室内出血等改变,对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且具有无创、可床边检查等优点。
头颅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如缺血缺氧性脑梗死、颅内出血等情况,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脑电图检查:可出现背景活动异常,如低电压、等电位等,对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有一定帮助。
六、预后及预防
1.预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预后差异较大。轻度患儿多数预后良好,可完全恢复;中度患儿经过积极治疗部分可恢复,少数可能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重度患儿预后较差,常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
2.预防
加强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和处理母亲的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提高产科技术,减少产时窒息的发生,如正确处理难产、及时解除脐带绕颈等。
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复苏,保证呼吸通畅,减少缺氧缺血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