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脑萎缩怎么确诊
脑萎缩的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了解现病史(认知功能减退表现及进展等)和既往史(神经系统疾病等),体格检查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辅助检查包括头颅CT、MRI及认知功能评估量表,综合这些信息,发现脑萎缩影像学表现且有相应临床表现可确诊,同时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一、病史采集
1.现病史询问:了解老人有无认知功能减退相关表现,如记忆力下降(近期是否易忘事,忘记熟悉物品的放置等)、语言障碍(表达困难、找词困难等)、执行能力下降(不能完成日常简单事务,如做饭、理财等)、视空间障碍(迷路、穿衣困难等)的发生时间及进展情况。不同性别、不同生活方式的老人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不同呈现,例如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老人可能更早出现认知相关症状。有基础疾病史的老人,如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萎缩发生风险及表现可能与基础疾病相关。
2.既往史询问:询问老人既往有无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脑部外伤史、感染性疾病(如脑炎等)、中毒史(如一氧化碳中毒等)。既往疾病情况对脑萎缩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比如既往多次脑梗死可导致脑萎缩的发生。
二、体格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检查老人的神志、精神状态,观察有无淡漠、抑郁或欣快等情绪改变。检查cranialnerves(脑神经),包括视力、听力、面部感觉、吞咽反射等;检查运动功能,观察肢体的肌力、肌张力,有无震颤、共济失调等;检查感觉功能,包括痛觉、触觉、位置觉等;检查反射,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是否正常。不同性别老人在神经系统表现上可能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老人因活动量等不同,肌力等表现可能有差异,有基础疾病老人可能存在反射等异常改变更明显的情况。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发现脑沟增宽、脑回变窄、脑室扩大等脑萎缩的典型表现。通过CT检查能直观看到脑部结构的变化,对于脑萎缩的初步诊断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老人脑部结构随年龄增长本身有一定生理性萎缩,但病理性脑萎缩在CT上有明显异常表现与生理性萎缩有区别。
头颅MRI:相比CT,MRI对脑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脑组织的细微结构,对于早期脑萎缩的诊断更敏感。可以发现脑实质的萎缩情况,包括灰质和白质的改变等。在有基础疾病老人中,MRI能更精准发现病变相关的脑萎缩表现。
2.认知功能评估量表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通过对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检查,评估老人的认知功能。该量表简单易行,可初步判断老人是否存在认知障碍以及认知障碍的大致程度。不同文化程度老人可能因教育背景不同影响MMSE得分,但可作为脑萎缩相关认知评估的重要工具。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除了能评估MMSE涉及的内容外,还能更细致地评估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等方面,对于早期轻度认知障碍的识别更具优势,在脑萎缩相关认知评估中常作为补充工具使用。
四、综合诊断
医生会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诊断。当通过上述检查发现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等脑萎缩的影像学表现,同时伴有相应的认知功能减退等临床表现时,即可确诊老人存在脑萎缩。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可导致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等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