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危害
高血糖对人体多系统有危害,包括损伤血管系统致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增加等;损害神经系统,致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认知功能下降等;引发眼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致失明;导致肾脏糖尿病肾病;削弱免疫系统致易感染;儿童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影响生长发育及加重远期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对多器官危害更易致严重后果且控制血糖需谨慎防低血糖。
一、对血管系统的危害
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长期高血糖环境下,葡萄糖会与蛋白质发生非酶糖化反应,形成糖化终产物,沉积在血管壁,影响血管弹性。例如,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速度比非糖尿病患者快得多。高血糖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因为高血糖时,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下降,容易聚集,影响血液循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引发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
二、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1.周围神经系统:高血糖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研究发现,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和多元醇途径激活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机制。长期高血糖使神经细胞内山梨醇积聚,引起神经细胞水肿,影响神经传导功能。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50%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症状,且随着病程延长,发生率逐渐增加。
2.中枢神经系统:高血糖也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动物实验和部分临床观察显示,高血糖环境下,大脑的神经元代谢异常,突触功能受损,影响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
三、对眼部的危害
高血糖可引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使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内的液体和蛋白渗出,进而引起视网膜水肿、出血等病变。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脆弱易破裂,进一步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可导致失明。据统计,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较高,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中,约6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
四、对肾脏的危害
高血糖会引发糖尿病肾病。其发病机制与高血糖导致的肾小球高滤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有关。早期表现为尿中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若不及时控制血糖,病情逐渐进展,可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肾衰竭。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约20%-40%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5%-1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五、对免疫系统的危害
高血糖会削弱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的吞噬和杀菌能力下降。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且感染不易控制,病程往往较长。例如,糖尿病患者发生肺炎时,病情通常比非糖尿病患者更严重,住院时间更长。
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高血糖对其危害更为严重,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家长需严格控制患儿血糖,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保证患儿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因为儿童的生活方式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不合理的饮食和缺乏运动可能会使血糖波动更大,加重高血糖的危害。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高血糖对其血管、神经、肾脏等多器官的危害更易导致严重后果。老年患者往往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高血糖会使这些基础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例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病变。老年患者在控制血糖时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更差,低血糖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