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病人临死反应
脑梗死病人临死前会出现多方面变化,生命体征上,血压先可能因应激升高后急剧下降,心率早期代偿性心动过速后期减慢并可能心律失常,呼吸不规则如潮式或叹息样呼吸且频率渐慢;意识状态表现为昏迷加深、瞳孔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神经系统症状加重,肢体瘫痪和肌张力异常;还会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甚至出血、皮肤苍白湿冷等;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反应更复杂严重需关注生命体征微小变化及预防并发症,儿童表现不典型要观察细微变化并避免过度刺激,有基础疾病者会出现基础疾病相关症状加重,需综合护理治疗。
一、生命体征变化
1.血压:脑梗死病人临死前血压往往会出现明显波动。起初可能因机体应激反应,血压短暂升高,但随着病情恶化,心脏功能逐渐衰竭,血管调节能力丧失,血压会急剧下降,难以维持正常水平,收缩压可能降至80mmHg甚至更低,舒张压也会相应降低。这种血压的变化会影响全身各器官的血液灌注,导致器官功能进一步受损。
2.心率:心率在临死前会出现紊乱。早期可能表现为心动过速,这是机体为了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而做出的代偿反应。但到了后期,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心率会逐渐减慢,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颤等,最终心跳可能停止。
3.呼吸:呼吸方面,会变得不规则。可能出现潮式呼吸,即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后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如此反复。也可能出现叹息样呼吸,呼吸微弱且伴有长长的叹息声。随着病情进展,呼吸频率会逐渐减慢,直至呼吸停止。
二、意识状态改变
1.昏迷加深:脑梗死病人在临死前通常处于昏迷状态,且昏迷程度会逐渐加深。从浅昏迷发展到深昏迷,对各种刺激如疼痛刺激、语言呼唤等均无反应。这是因为脑部神经细胞大量受损,大脑皮层和脑干的功能严重障碍,无法维持正常的意识水平。
2.瞳孔变化:瞳孔会出现明显变化。双侧瞳孔可能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这是由于脑干受损,影响了瞳孔的神经调节功能。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一侧瞳孔先散大,后双侧瞳孔散大的情况,提示脑疝形成,病情极为危急。
三、神经系统症状加重
1.肢体瘫痪加重:原本存在的肢体瘫痪会进一步加重,肌肉松弛,失去自主运动能力。这是因为脑梗死导致的神经损伤范围扩大,神经传导通路严重受损,无法控制肢体的运动。
2.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可表现为降低,肢体变得松软;也可能出现去大脑强直或去皮质强直,表现为四肢伸直、肌张力增高,这是由于脑干或大脑皮质受损,导致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功能紊乱。
四、其他症状
1.胃肠道症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出现咖啡样物质,提示有胃肠道出血。这是因为应激状态下,胃肠道黏膜血管收缩,黏膜缺血缺氧,导致黏膜糜烂、出血。
2.皮肤改变:皮肤会变得苍白、湿冷,这是由于外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身体散热减少。同时,由于长期卧床,皮肤受压部位可能出现压疮,进一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
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各器官储备功能差,脑梗死临死前的反应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微小变化,给予充分的关怀和舒适的护理环境。例如,调整病床高度和角度,帮助老人保持舒适的体位,预防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2.儿童:儿童脑梗死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临死前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可能在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方面表现不典型。家长和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情等细微变化,及时发现病情的恶化。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刺激孩子,给予心理上的安抚。
3.有基础疾病者:如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脑梗死病人,临死前除了上述常见反应外,还可能出现基础疾病相关的症状加重。例如,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加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波动异常,低血糖或高血糖昏迷等。对于这类患者,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和脑梗死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护理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