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严重的并发症

来源:民福康

颅内出血是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严重并发症,因血小板生成显著减少致颅内血管破裂难止血,儿童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成年需依出血情况治疗及心理疏导,有基础病史者要控基础病;严重感染是因全血细胞减少致中性粒细胞缺乏易感染,儿童感染易扩散要保环境清洁等,成年要加强营养支持,有基础病史者如糖尿病患者控血糖助控感染。

1.发生机制: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严重衰竭,导致血小板生成显著减少,而血小板在人体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血小板计数极度降低时,患者容易发生颅内出血。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能够黏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血栓以止血,而急性再障患者血小板数量极低,无法有效完成这一过程,使得颅内血管破裂后难以止血,进而引发颅内出血。

2.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肢体瘫痪甚至危及生命。例如,当颅内出血压迫脑组织时,患者会迅速出现头痛加剧,同时可能伴有喷射性呕吐,随着出血情况加重,意识会逐渐模糊甚至陷入昏迷状态,肢体运动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出现偏瘫等表现。

3.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儿童患者:儿童急性再障发生颅内出血时病情变化往往更为迅速,因为儿童的颅腔相对较小,颅内出血后颅内压升高对脑组织的压迫更为明显。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例如,要保持儿童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动,迅速送往有救治条件的医院进行处理。

成年患者:成年急性再障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后,需要根据出血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在生活方式上,要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头部的活动,避免血压波动进一步加重出血。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病情严重,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等情绪,需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存在其他基础病史的急性再障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颅内出血的风险更高。在应对时,除了针对颅内出血进行救治外,还需要同时控制基础疾病。例如,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在控制颅内出血的基础上,合理调控血压,但要注意降压幅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脑部供血。

严重感染

1.发生机制: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全血细胞减少,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而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重要防线之一。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使得患者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吞噬和清除能力大幅下降,容易发生各种严重感染。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能够游走至感染部位,吞噬并杀灭入侵的病原体,而急性再障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病原体容易在体内大量繁殖,引发严重感染。

2.临床表现: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多种感染相关症状。例如,肺部感染时患者会有咳嗽、咳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泌尿系统感染时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肠道感染时则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可能会迅速进展为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3.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儿童患者:儿童急性再障合并严重感染时,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更容易扩散。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儿童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发热的儿童,要及时采取物理降温等措施,如用温水擦拭身体等,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液系统的退热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心率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成年患者:成年急性再障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后,在治疗感染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因为感染会消耗患者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要为患者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对于意识清楚的成年患者,要鼓励其配合治疗,保持积极的心态。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急性再障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严重感染时控制感染更为困难,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在应对时,除了针对感染进行治疗外,要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通过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促进感染的控制。

了解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上根据病因将其分为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后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严重程度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多见于青年人群、老年人群,多数可以治愈。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贫血可能是由缺铁性贫血、缺乏维生素、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原因所致。 1.缺铁性贫血 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失血等。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体积减小。 2.缺乏维生素 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红细胞生成异常,可能出现大红细胞贫血。 3.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过早破裂。骨髓造血增加,但外周血红细胞减
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治好吗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能够治好的。 根据病情发病急缓不同,可分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绝大多数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使用雄激素类药物治疗后可获得缓解,预后相对较好,存活率较高,但也有少数患者病情会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非常严重,通常需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结肠炎的症状表现
江锋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结肠炎的症状表现主要有腹泻、腹痛和痉挛、黏液或血便、乏力等。 1.腹泻 炎症导致结肠黏膜分泌增加,吸收功能受损,进而引起频繁的水样或稀释的大便。 2.腹痛和痉挛 由于炎症刺激肠道神经,引起肠道蠕动异常,患者会出现左下腹或全腹的疼痛,可能伴有痉挛感。 3.黏液或血便 炎症可导致黏膜损伤,黏液分泌增多,
中医如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将针对不同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凉血解毒为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健脾补肾为主,给予辨证保护。急性期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慢性期以健脾、补精为主,或是健脾补肾,补益精气养血。
得了再障可以治愈吗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再障即再生障碍性贫血,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否能治愈,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对于症状较轻、病情处于早期的患者,治愈率相对较高。这些患者通常可以通过输血等支持疗法以及可能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来恢复造血功能。对于病情严重或发展为慢性的患者,治愈率相对较低。这些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接受治疗,以缓解症状并尽量延
宝宝白细胞低怎么回事
郭庆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宝宝白细胞低可能由感染、药物、免疫系统问题、骨髓问题等原因引起。 1.感染 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降低。 2.药物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可能会影响白细胞的生成。 3.免疫系统问题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等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 4.骨髓问题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再生障碍性
大姨妈流血多怎么回事
黄翠萍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大姨妈是指月经。月经流血多,可能是子宫器质性病变、内分泌紊乱、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1.子宫器质性病变 如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会使宫腔面积增大,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量增多;子宫内膜息肉也会造成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引起月经过多。 2.内分泌紊乱 体内激素水平失衡,比如黄体萎缩不全时,经期会
贫血会得白血病吗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贫血不一定会得白血病,两者无直接因果关系。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正常标准,其原因多样,包括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这些贫血类型多为良性,经过积极治疗多可治愈。而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髓中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影响正常造血功能。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什么意思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起病急、进展迅速,以出血和感染为首发表现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该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多种血细胞生成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药物因素、化学物质与毒物、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等。患者容易出现发热、咳嗽、
血小板宽度低是什么意思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血小板宽度低意味着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低于正常范围。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中血小板体积大小离散度的指标,它反映了血小板的均一性。当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降低时,通常意味着外周血中血小板的大小比较均一,常见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的情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的降低可能与细菌感染、血小板生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的区别
张伟令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甲
首先再障和白血病都是血液病的一种,这两种疾病在临床症状上会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气促等贫血的症状,都会有感染,还有不同程度的一些出血的症状,但本质上却是不同的。再障是骨髓再生增生的一种低下,骨髓的干细胞和造血的环境微环境的异常引起来的,是T细胞功能亢进引起来的一种全血细胞的减少,是造血系统的一个良性的疾病,但是临床治愈率还是比较
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治好吗
江华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生存率能到好百分之七十左右,患者可选择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都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如果诊断比较及时,治疗规范有同胞全相合共体感染又少,不存在感染或脏器功能衰竭人,效果可以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方法
段明辉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非常复杂,如果是先天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绝大多数病人最终需要做骨髓移植。后天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病人有其它的病因,对于病因的治疗也很重要。如果没有病因,是后天获得性的免疫相关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要按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严重程度做治疗。重型再障,通常年轻的病人,建议病人考虑异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者强化的免疫抑制治疗。
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应如何治疗?
刘晓微 副主任医师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儿童若是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治疗上面,首先赶紧去医院明确诊断。若是明确诊断为该种疾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一般用的比较多的药物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孩子在用药过程当中,家属要每天按时的给孩子服用,而且要遵照医生的嘱托减停药物。
哪些症状要高度警惕再生障碍性贫血
刘晓微 副主任医师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个典型特点,即孩子会有贫血现象,而贫血比较早的症状就是会有头晕乏力、困倦,严重者还会出现有昏迷;还有孩子会出现面色苍白比较明显,伴随着反反复复的发烧,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比较差,还会出现有贫血以及出血的现象。所以若是有上述症状,需要高度警惕。
血常规可以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吗?
刘晓微 副主任医师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通过给孩子检测血常规,不能够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但也可以提示是否存在着障碍性贫血。因此,可以发现是否存在该种疾病。若是血常规出现三系降低,白细胞严重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此时可能存在着再生障碍性贫血,建议去医院做骨髓穿刺术检查。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