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什么病

来源:民福康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发病因机体免疫异常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IgG类温抗体致红细胞破坏加速,有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胆红素测定等异常,诊断需依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鉴别其他溶血性贫血,治疗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发病机制相关要点

自身抗体的产生: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产生能与自身红细胞抗原结合的抗体。例如,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情况下,免疫系统识别错误,将自身红细胞当作外来抗原进行攻击。

红细胞破坏过程:结合了抗体的红细胞会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识别并破坏。在脾脏等器官中,巨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等方式清除带有抗体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从而引起贫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贫血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出现,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儿童患者可能生长发育迟缓,因为长期贫血影响了正常的生理代谢和生长过程;女性患者可能因贫血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

黄疸: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增加,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不同年龄患者的黄疸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皮肤较薄等因素,黄疸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

肝脾肿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这是因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为了清除破坏的红细胞而发生增生。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肝脾肿大可能相对更容易被触及,因为儿童的腹部相对较柔软。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不同年龄的正常血常规参考值不同,儿童的网织红细胞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贫血的程度和红细胞破坏的大致情况。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是诊断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依据。分为直接Coombs试验和间接Coombs试验,直接Coombs试验阳性表示红细胞表面有自身抗体附着,间接Coombs试验阳性表示血清中有游离的自身抗体。

血清胆红素测定: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通过测定血清胆红素可以了解胆红素代谢情况,辅助判断红细胞破坏的程度。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实验室检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等)进行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等因素,儿童患者由于可能存在先天性因素等,需要仔细鉴别。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溶血性贫血相鉴别,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多有家族史,红细胞形态有特殊改变等,可通过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等进行鉴别。

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不同年龄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耐受性等有所不同,儿童患者使用时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剂: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等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如硫唑嘌呤等。使用免疫抑制剂时要充分考虑其对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响,儿童患者使用需谨慎评估风险受益比。

脾切除: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可考虑脾切除。脾是破坏红细胞的重要场所,脾切除后可以减少红细胞的破坏,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综合患者情况考虑。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所以需要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指标等。同时,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身体机能与成人不同,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需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例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老年患者的血糖、血压等情况,因为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药物相关的代谢紊乱等问题。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如果在妊娠期发生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治疗时要权衡治疗对母亲和胎儿的利弊,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有时红细胞的破坏能被骨髓红细胞生成所代偿,临床上不发生贫血,即仅有自身免疫性溶血(AIH)。也有人仅可测及抗自身红细胞抗体(AI),而无明显溶血迹象。当机体既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又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甚至白细胞抗体),进而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或全细胞减少)时,称之为Evans。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慢性溶血性黄疸是什么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慢性溶血性黄疸是红细胞在体内过早破坏,导致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异常,引起慢性持续存在的黄疸。 慢性溶血性黄疸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先天性胆道闭锁、炎症感染、药物反应等。患者可能会出现溶血、发热、头痛、呕吐、寒战、肝脾肿大等症状,若不积极配合医生处理,可
晨尿红茶色怎么回事怎么办
严肃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晨尿红茶色可能与生理因素有关,包括饮水过少、进食花青素多的食物等,还可能与溶血性贫血、肾结石或膀胱癌等病理因素有关,要根据情况处理。 一、生理因素 1.饮水过少 饮水过少导致血容量减少,生成的尿液随之减少,尿液浓缩后颜色加深,会出现红茶色晨尿,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饮水增多后尿液颜色会逐渐恢复正常。日常
全身发黄尿液发红发烧是怎么回事
严肃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发烧即发热,全身发黄尿液发红发热可能与溶血性黄疸、胆囊癌、肝癌等疾病有关。 1、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发生与海洋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有关,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呈浅黄色,还可引起发热、尿液呈红色等症状。 2、胆囊癌 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结石等疾病有关,当肿瘤侵犯肝门部引发
荨麻疹不治疗的后果是什么
郎娜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荨麻疹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引发其他疾病等后果。 1.影响生活质量 荨麻疹可能会导致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睡眠不足、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引发其他疾病 严重的荨麻疹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如过敏性休克、肾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杨柳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体内免疫功能紊乱,产生了自身抗体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加速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可以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病因主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的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慢淋、病毒感染、肿瘤等。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或冷凝集试验阳性。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其次就可以用糖皮质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能治愈吗?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顾名思义是由于体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所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可以发生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另外病人发生感染或者是肿瘤的时候,也有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般情况下,对于原发病的治疗是最为重要的,也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是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多数的患者可以缓解。
溶血性贫血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的破坏速率增加,超过了骨髓的代偿速度而发生的贫血,病人有可能会出现贫血、黄疸、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等。溶血性贫血可以由于多种原因所引起,比如红细胞酶的缺陷,红细胞膜的缺陷,或者是病人接触了一些毒物,药物,或者是病人发生输血的时候,都有可能会导致溶血性贫血。
贫血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贫血是指的外周血中红细胞容量减少,通常是用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如果是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0克每升,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克每升,孕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00克每升,可以诊断为贫血。根据贫血的病因不同,可以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的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的贫血以及失血性的贫血,需要对贫血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然后进行有效的治疗。
溶血性贫血
杨柳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溶血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骨髓具有正常造血6~8倍的代偿能力,当溶血超过骨髓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即为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占全部贫血的5%左右,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溶血性贫血按发病和病情可以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按溶血的部位可以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按病因可以分为红细胞自身异常和红细胞外部因素。急性溶血多为血管内溶
贫血
章志学 副主任医师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三甲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正常值引起的一种症状。贫血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生活中常见的贫血症状是面部、口唇的颜色苍白,容易头昏乏力,易疲劳,容易心悸。贫血的病因也是多种多样,要根据病因来给予治疗,经过治疗大多可以缓解。贫血的严重程度,依据血红蛋白的数值来决定的。血红蛋白正常成人男性是120~160g/L,成人女性的正常值是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张秋月 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是患者受到感染诱发的贫血,是由于患者自身产生抗体,血细胞抗体与血细胞相结合,血细胞被破坏引起的溶血叫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可以去医院进行血清学实验,比如库姆实验进行诊断,可以明确患者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章志学 副主任医师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三甲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内在的缺陷或和外在因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骨髓造血代偿性增强,但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破坏,而最终出现贫血,这时称为溶血性贫血,是一类疾病总称。溶血性贫血既可以是遗传性,也可以是后天受到损伤引起。不同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相关特性也不同,治疗和患者结局也会有不同。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