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推荐
溶血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骨髓具有正常造血6~8倍的代偿能力,当溶血超过骨髓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即为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占全部贫血的5%左右,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
溶血性贫血按发病和病情可以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按溶血的部位可以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按病因可以分为红细胞自身异常和红细胞外部因素。
急性溶血多为血管内溶血,表现为严重的腰背部四肢酸痛,伴有头痛、呕吐、畏寒,随后有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和黄疸;慢性溶血多为血管外溶血,临床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