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病人临终前症状有哪些
脑梗死病人临终前会出现多种症状:意识状态改变,表现为嗜睡、昏睡至昏迷且不同人群有差异;呼吸变化,包括频率异常(过快或过慢)和节律异常(如潮式呼吸、间停呼吸等,与脑干受损及人群差异有关);循环系统表现,血压剧烈波动(严重低血压或高血压)、心率增快或减慢(与机体状态及年龄等有关);神经系统体征加重,瞳孔不等大等、肢体活动障碍加重(与颅内压等及人群生活方式有关);还有体温异常(不升或高热)、二便失禁(神经系统受损致控制功能丧失)等。
一、意识状态改变
脑梗死临终前常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早期可能表现为嗜睡,即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可被唤醒,唤醒后能进行简短应答,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昏睡,需强烈刺激才可唤醒,且唤醒后答非所问,很快又进入昏睡状态;严重时可出现昏迷,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等深浅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脑梗死患者,意识状态改变的速度和程度可能有所差异,例如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储备功能下降,可能意识状态恶化更快;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病情进展相对更复杂,意识障碍出现的情况也更难预测。
二、呼吸变化
1.呼吸频率异常:可能出现呼吸频率过快(>24次/分钟)或过慢(<10次/分钟)。呼吸过快可能是由于机体缺氧等原因刺激呼吸中枢引起的代偿性改变;呼吸过慢则往往提示呼吸中枢受到严重抑制,是病情危重的表现之一。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脑梗死患者,呼吸功能本身就相对较弱,临终前呼吸频率异常可能更明显。
2.呼吸节律异常:常见的有潮式呼吸(CheyneStokesrespiration),表现为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期,如此周而复始。此外,还可能出现间停呼吸(Biotsrespiration),即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呼吸节律异常是脑干部位受损累及呼吸中枢的重要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由于脑干等结构的生理特点不同,呼吸节律异常出现的情况也有差异,老年患者脑干功能相对衰退,更易出现此类异常呼吸节律。
三、循环系统表现
1.血压波动:临终前血压常出现剧烈波动,可表现为严重的低血压,收缩压可能低于90mmHg,伴有脉压差减小,提示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组织灌注不足;也可能出现高血压,血压急剧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较多,这往往是机体为维持重要脏器灌注的一种代偿,但也是病情极度危重的体现。有高血压病史的脑梗死患者,本身血压调节机制可能存在紊乱,临终前血压波动会更加显著和难以控制。
2.心率变化:心率可增快或减慢。心率增快可能是因为机体缺氧、交感神经兴奋等原因;心率减慢则可能是心脏传导系统等受到严重影响,提示心功能衰竭。不同性别患者在临终前心率变化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年龄因素会产生影响,老年患者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心率变化可能更剧烈。
四、神经系统体征加重
1.瞳孔变化:双侧瞳孔可能不等大、不等圆,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等原因导致动眼神经等受损,进而影响瞳孔的调节功能。对于有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风险的患者,临终前瞳孔变化往往是病情恶化的重要标志。
2.肢体活动障碍加重:原本能轻微活动的肢体可能完全失去活动能力,肌肉张力发生显著改变,可能由原来的肌张力增高或减低进一步恶化,表现为肢体松软或僵硬到极致,且对疼痛等刺激无任何逃避或反抗动作。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缺乏运动的脑梗死患者,临终前肢体活动障碍加重可能更为迅速和明显,而有规律运动习惯的患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这一过程,但最终仍会出现严重的肢体活动障碍加重。
五、其他表现
1.体温异常:可能出现体温不升或高热。体温不升往往提示机体代谢极度低下,多器官功能衰竭;高热可能是由于中枢性发热或合并感染等原因,高热进一步加重机体的消耗和各器官的损伤。对于有感染病史或免疫功能低下的脑梗死患者,临终前出现体温异常的情况更复杂,需要综合判断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2.二便失禁:膀胱和直肠的控制功能丧失,出现大小便不受意识控制的排出。这是由于神经系统受损严重,影响了对膀胱和直肠括约肌的支配功能,是机体功能极度衰退的表现之一,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二便失禁出现的时间和程度上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都是病情危重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