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如何饮食
控制高血糖需从多方面入手,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计算总热量并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定时定量进餐,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高血糖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要兼顾营养与控糖,孕妇要保胎儿发育与控血糖,老年要低盐低脂、保证营养且按需调整饮食。
一、控制总热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例如,成年男性轻体力劳动者,每千克理想体重每日需热量约105-126千焦(25-30千卡);成年女性轻体力劳动者,每千克理想体重每日需热量约92-105千焦(22-25千卡)。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或伴有消耗性疾病者需适当增加热量,肥胖者则需减少热量摄入,使体重逐渐恢复至理想体重的±5%左右。
二、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
1.碳水化合物:
是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应占总热量的50%-60%。宜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燕麦、糙米等)、杂豆类等,它们消化吸收相对较慢,有助于稳定血糖。例如,全谷物中的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一般建议每餐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分配,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精制糖及含糖饮料等简单碳水化合物。
2.蛋白质:
一般占总热量的15%-20%。优质蛋白质应占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对于有肾脏病变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例如,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质摄入量约为每千克体重1.0克;而合并糖尿病肾病且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需控制在每千克体重0.6-0.8克,并以优质蛋白为主。
3.脂肪:
占总热量的20%-30%。应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等,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如肥肉、动物油)及部分植物油(如椰子油、棕榈油)中,反式脂肪酸常见于油炸食品、部分烘焙食品等。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小于300毫克。例如,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对高血糖患者的心血管健康有益。
三、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
升糖指数(GI)反映了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的速度和能力。低GI食物(GI<55)在胃肠中消化吸收较慢,血糖上升幅度相对较小。常见的低GI食物有全麦面包、大部分蔬菜(如芹菜、黄瓜、菠菜等)、豆类、苹果等。例如,吃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GI约36)比喝同量的苹果汁(GI较高)更有助于控制血糖,因为苹果汁在加工过程中破坏了膳食纤维,吸收更快,血糖升高更明显。
四、定时定量进餐
建议患者少食多餐,可将每日三餐分为五餐或六餐,即早、中、晚三餐,加上2-3次加餐。这样可以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保持血糖的相对稳定。例如,上午10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可适当加餐,加餐食物可选择少量无糖饼干、一杯无糖酸奶等。定时定量进餐有助于维持胰岛素分泌的规律性,对于血糖的控制非常重要。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高血糖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控制需兼顾营养需求和血糖控制。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摄入以支持生长。例如,选择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同时控制糖分摄入。应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零食,如糖果、油炸薯片等。家长需严格监督儿童的饮食,确保饮食规律且符合营养要求,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食物的种类和量,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血糖情况。
2.孕妇高血糖患者:
孕妇高血糖(妊娠期糖尿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既要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又要控制血糖。热量摄入应根据孕妇的体重增长情况合理调整。例如,孕早期热量需求与非孕状态相似,孕中期和孕晚期每日需适当增加热量,但要避免过度增重。食物选择上,应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全麦食品等,同时控制主食量,可选择粗粮代替部分精细米面。还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方案,确保母婴健康。
3.老年高血糖患者:
老年高血糖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饮食上要更加注重低盐、低脂。例如,每日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选择清淡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避免油炸、红烧等高油高盐的烹饪方法。同时,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对于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可将食物做得更细软,便于消化吸收。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活动量合理安排饮食量,定期监测血糖及相关指标,根据情况调整饮食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