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营养不良也会得脂肪肝
营养不良可致脂肪肝,机制包括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障碍和脂肪动员增加;不同人群中营养不良致脂肪肝有不同特点及影响,儿童因生长发育快易受影响,老年人因消化吸收及代谢功能减退等问题风险高,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节食减肥者和患消化系统疾病者也易发生;预防及应对需合理营养摄入,保证蛋白质等均衡摄入,针对特殊人群进行相应干预。
一、营养不良导致脂肪肝的机制
(一)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障碍
当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时,蛋白质摄入不足,而蛋白质是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关键原料。VLDL能够将肝脏内合成的甘油三酯转运出肝脏。若VLDL合成减少,甘油三酯在肝脏内就无法正常转运出去,进而在肝脏中堆积,最终引发脂肪肝。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期营养不良的实验动物肝脏中VLDL合成显著降低,肝脏内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升高。
(二)脂肪动员增加
营养不良时,机体为了获取能量,会分解脂肪组织中的脂肪,使游离脂肪酸释放增加。过多的游离脂肪酸被肝脏摄取,当肝脏摄取游离脂肪酸的量超过其氧化利用和合成VLDL转运出去的能力时,就会导致肝脏内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多项临床研究观察到营养不良患者体内脂肪动员增强,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同时肝脏脂肪含量增加。
二、不同人群中营养不良致脂肪肝的特点及影响
(一)儿童人群
儿童若存在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由于其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高。此时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VLDL合成,同时脂肪动员可能因机体能量需求而增加,使得儿童肝脏更容易出现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而且儿童处于生长阶段,肝脏代谢功能相对不成熟,更容易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例如,一些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的儿童中,脂肪肝的发生率较营养状况良好的儿童明显升高。
(二)老年人群
老年人本身消化吸收功能可能减退,若存在营养不良情况,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VLDL合成障碍的问题更为突出。此外,老年人肝脏代谢功能逐渐衰退,对游离脂肪酸的处理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营养不良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进一步加重肝脏脂肪堆积。研究表明,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发生脂肪肝的风险高于非营养不良的老年人,且脂肪肝可能会加重老年人基础疾病的进展。
(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1.长期节食减肥人群:这类人群往往过度限制饮食,容易造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在节食过程中,机体为维持基本生理功能会动员脂肪,导致游离脂肪酸增多,而肝脏处理能力受限,从而引发脂肪肝。比如一些为快速减肥而长期节食的年轻女性,脂肪肝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人群:如患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其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由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蛋白质等摄入不足影响VLDL合成,同时疾病状态下机体代谢紊乱,也会导致脂肪代谢异常,增加脂肪肝的发生风险。
三、预防及应对营养不良相关性脂肪肝的措施
(一)合理营养摄入
1.保证蛋白质摄入:对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或已发生营养不良的人群,应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奶制品等。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维持在0.8-1.2g/kg体重,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可能需要更高的蛋白质摄入量。
2.均衡脂肪摄入: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同时要控制脂肪总摄入量,避免因脂肪摄入过多加重肝脏脂肪代谢负担。
3.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化合物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但要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糙米等,避免过多摄入精制糖,以免引起血糖波动和脂肪堆积。
(二)针对特殊人群的干预
1.儿童:家长应关注儿童的饮食均衡,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营养制剂,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补充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2.老年人: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饮食,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基础疾病对营养代谢的影响,定期监测肝脏脂肪情况。
3.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节食减肥人群应纠正过度节食的错误观念,采用科学的减肥方法,保证营养均衡。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人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和营养补充方案,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和干预营养不良相关性脂肪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