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状

来源:民福康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贫血相关症状(乏力、面色苍白、头晕)和溶血相关症状(黄疸、血红蛋白尿、脾大),儿童患者症状易被忽视且并发症需警惕,成年患者症状对生活影响大且受病史影响,其症状与活动量关联为过度活动加重、适当休息缓解,与饮食关系为营养缺乏加重贫血、合理饮食辅助改善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常见症状

(一)贫血相关症状

1.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导致携氧能力下降,机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所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出现乏力表现,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活动、嗜睡等,而成人则可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容易疲惫。

2.面色苍白:皮肤和黏膜呈现苍白状态,这是贫血较为直观的表现。对于不同肤色的人群,苍白的表现程度有所差异,但都能观察到明显的色泽改变。例如,白种人可能面色发白,亚洲人可能面色偏黄、缺乏红润。

3.头晕: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儿童若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导致的头晕,可能会影响学习注意力等;成人则可能在行走或站立时感觉头晕加重。

(二)溶血相关症状

1.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这是因为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大量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沉积在皮肤和巩膜上引起黄染。新生儿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黄疸可能出现得较早且程度较重,需要密切监测;成人黄疸表现相对较缓,但也会逐渐出现皮肤和巩膜的黄染变化。

2.血红蛋白尿:尿液呈浓茶色或酱油色。这是血管内溶血的特征性表现,当红细胞在血管内大量破坏时,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超过了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游离的血红蛋白从肾脏滤出形成血红蛋白尿。儿童出现血红蛋白尿时,家长可能会发现尿液颜色异常;成人自己也可能察觉尿液颜色的明显改变。

3.脾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脏肿大。脾脏是破坏红细胞的重要场所,溶血状态下脾脏会代偿性增生肿大。儿童脾大可能通过腹部触诊发现,而成人可通过B超等检查明确脾脏大小情况,脾大可能会引起左上腹不适等症状。

二、不同人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状的特点

(一)儿童患者

1.症状表现更易被忽视: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表达能力有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常见的乏力、面色苍白外,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喂养困难等表现。溶血相关的黄疸可能在新生儿期就出现,且进展较快,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密切观察皮肤黄染情况以及患儿的一般状态。

2.并发症相对更需警惕: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红素脑病等。因为儿童血-脑屏障发育尚未成熟,大量胆红素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影响神经系统,所以对于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出现的黄疸等症状要更加重视,及时干预。

(二)成年患者

1.症状与生活影响关联密切:成年患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可能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例如乏力、头晕等症状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影响日常的社交活动等。而且成年患者可能有更多的社会角色和责任,需要关注症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时进行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以适应疾病状态。

2.病史对症状的影响:如果成年患者有其他基础疾病或既往病史,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可能会与之相互影响。例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贫血导致的缺氧可能加重心血管负担,使头晕、乏力等症状更明显,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进行治疗。

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一)活动量与症状的关联

1.过度活动加重症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携氧能力下降,过度活动会增加机体的耗氧量,从而使乏力、头晕等贫血相关症状加重。例如原本就有乏力表现的患者,如果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劳作,会明显感觉身体不适加剧。

2.适当休息缓解症状:适当休息可以减少机体的耗氧量,有助于缓解乏力、头晕等症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以保持相对较好的身体状态。

(二)饮食与症状的关系

1.营养缺乏加重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如果存在营养缺乏情况,尤其是缺乏铁、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时,会加重贫血症状。例如长期饮食不均衡的患者,可能因为铁摄入不足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使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更严重。

2.合理饮食辅助改善: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保证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绿叶蔬菜等,有助于改善贫血状况,缓解相关症状。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有时红细胞的破坏能被骨髓红细胞生成所代偿,临床上不发生贫血,即仅有自身免疫性溶血(AIH)。也有人仅可测及抗自身红细胞抗体(AI),而无明显溶血迹象。当机体既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又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甚至白细胞抗体),进而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或全细胞减少)时,称之为Evans。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慢性溶血性黄疸是什么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慢性溶血性黄疸是红细胞在体内过早破坏,导致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异常,引起慢性持续存在的黄疸。 慢性溶血性黄疸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先天性胆道闭锁、炎症感染、药物反应等。患者可能会出现溶血、发热、头痛、呕吐、寒战、肝脾肿大等症状,若不积极配合医生处理,可
晨尿红茶色怎么回事怎么办
严肃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晨尿红茶色可能与生理因素有关,包括饮水过少、进食花青素多的食物等,还可能与溶血性贫血、肾结石或膀胱癌等病理因素有关,要根据情况处理。 一、生理因素 1.饮水过少 饮水过少导致血容量减少,生成的尿液随之减少,尿液浓缩后颜色加深,会出现红茶色晨尿,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饮水增多后尿液颜色会逐渐恢复正常。日常
全身发黄尿液发红发烧是怎么回事
严肃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发烧即发热,全身发黄尿液发红发热可能与溶血性黄疸、胆囊癌、肝癌等疾病有关。 1、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发生与海洋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有关,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呈浅黄色,还可引起发热、尿液呈红色等症状。 2、胆囊癌 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结石等疾病有关,当肿瘤侵犯肝门部引发
荨麻疹不治疗的后果是什么
郎娜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荨麻疹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引发其他疾病等后果。 1.影响生活质量 荨麻疹可能会导致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睡眠不足、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引发其他疾病 严重的荨麻疹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如过敏性休克、肾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杨柳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体内免疫功能紊乱,产生了自身抗体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加速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可以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病因主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的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慢淋、病毒感染、肿瘤等。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或冷凝集试验阳性。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其次就可以用糖皮质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能治愈吗?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顾名思义是由于体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所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可以发生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另外病人发生感染或者是肿瘤的时候,也有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般情况下,对于原发病的治疗是最为重要的,也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是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多数的患者可以缓解。
溶血性贫血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的破坏速率增加,超过了骨髓的代偿速度而发生的贫血,病人有可能会出现贫血、黄疸、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等。溶血性贫血可以由于多种原因所引起,比如红细胞酶的缺陷,红细胞膜的缺陷,或者是病人接触了一些毒物,药物,或者是病人发生输血的时候,都有可能会导致溶血性贫血。
贫血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贫血是指的外周血中红细胞容量减少,通常是用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如果是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0克每升,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克每升,孕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00克每升,可以诊断为贫血。根据贫血的病因不同,可以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的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的贫血以及失血性的贫血,需要对贫血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然后进行有效的治疗。
溶血性贫血
杨柳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溶血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骨髓具有正常造血6~8倍的代偿能力,当溶血超过骨髓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即为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占全部贫血的5%左右,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溶血性贫血按发病和病情可以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按溶血的部位可以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按病因可以分为红细胞自身异常和红细胞外部因素。急性溶血多为血管内溶
贫血
章志学 副主任医师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三甲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正常值引起的一种症状。贫血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生活中常见的贫血症状是面部、口唇的颜色苍白,容易头昏乏力,易疲劳,容易心悸。贫血的病因也是多种多样,要根据病因来给予治疗,经过治疗大多可以缓解。贫血的严重程度,依据血红蛋白的数值来决定的。血红蛋白正常成人男性是120~160g/L,成人女性的正常值是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张秋月 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是患者受到感染诱发的贫血,是由于患者自身产生抗体,血细胞抗体与血细胞相结合,血细胞被破坏引起的溶血叫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可以去医院进行血清学实验,比如库姆实验进行诊断,可以明确患者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章志学 副主任医师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三甲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内在的缺陷或和外在因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骨髓造血代偿性增强,但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破坏,而最终出现贫血,这时称为溶血性贫血,是一类疾病总称。溶血性贫血既可以是遗传性,也可以是后天受到损伤引起。不同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相关特性也不同,治疗和患者结局也会有不同。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