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禁忌症有哪些
脑梗死溶栓治疗有诸多禁忌症,包括既往有颅内出血、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近3周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血压异常(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活动性内出血、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患者血糖<2.7mmol/L、妊娠、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小板计数<100×10/L、近期使用过抗凝剂且INR>1.7或APTT延长超过正常上限、机械心脏瓣膜等情况均禁忌溶栓。
脑梗死溶栓治疗有诸多禁忌症,包括既往有颅内出血、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近3周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血压异常(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活动性内出血、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患者血糖<2.7mmol/L、妊娠、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小板计数<100×10/L、近期使用过抗凝剂且INR>1.7或APTT延长超过正常上限、机械心脏瓣膜等情况均禁忌溶栓。
1.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既往有颅内出血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会增加再出血风险,因为溶栓药物会促进血液的流动,可能使原本存在的颅内出血情况加重,进一步损害神经功能,影响预后。例如有明确病史提示既往颅内出血的患者,一般不考虑溶栓治疗。
2.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近3个月内有重大头颅外伤史,头部受到外力冲击后,颅内组织可能存在潜在损伤,溶栓后血液状态改变可能诱发颅内再损伤;近3个月内有卒中史,脑部已经有过血管相关病变,溶栓治疗可能带来额外的出血或其他不良脑血管事件风险。比如3个月内有过较严重脑梗死或头部外伤的患者,溶栓禁忌。
3.近3周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此时机体处于相对凝血功能紊乱或有潜在出血倾向的状态,溶栓药物会加剧出血风险,可能导致出血进一步加重,影响相关脏器功能等。像近3周有消化道大出血或泌尿系统大量出血病史的患者,不适合溶栓。
4.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近2周内进行过大外科手术,身体处于应激及恢复阶段,凝血等生理状态不稳定,溶栓会干扰正常凝血机制,引发出血等并发症。例如刚做完大型腹部手术等情况的患者,溶栓禁忌。
5.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如颈部等不易压迫的动脉穿刺,溶栓后出血难以有效控制,会增加局部血肿等风险,所以此类情况禁忌溶栓。
6.血压异常: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高血压状态下进行溶栓,会加大脑血管破裂出血等风险,因为过高的血压本身就对脑血管有冲击,溶栓进一步促进血液流动,更易引发不良事件;有活动性内出血者禁忌溶栓,内出血存在时溶栓会使出血情况恶化,危及生命重要脏器功能等;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禁忌,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溶栓会严重扰乱颅内血液动力学,加重病情。
7.糖尿病患者血糖<2.7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过低时,机体能量供应等出现异常,溶栓治疗过程中可能因为代谢等问题出现更多并发症,且低血糖状态本身对机体各系统有不良影响,此时溶栓风险增加,所以血糖<2.7mmol/L的糖尿病患者禁忌溶栓。
8.妊娠:妊娠期间机体生理状态特殊,溶栓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等,同时妊娠本身凝血状态有一定改变,溶栓会极大增加孕妇出血风险,危及母婴安全,所以妊娠女性禁忌溶栓。
9.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心内膜存在感染病灶,溶栓后血液流动可能导致感染栓子脱落,随血流迁移引发其他部位栓塞等更严重并发症,所以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禁忌溶栓。
10.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时,机体对药物的代谢、排泄等功能障碍,溶栓药物无法正常代谢排泄,会在体内蓄积,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如出血等并发症几率大幅提升,所以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忌溶栓。
11.血小板计数<100×10/L:血小板计数过低时,机体凝血功能下降,溶栓后出血倾向明显增加,难以正常止血,会导致局部或全身出血不止等严重后果,所以血小板计数<100×10/L禁忌溶栓。
12.近期使用过抗凝剂且INR>1.7或APTT延长超过正常上限:近期使用过抗凝剂,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超过正常上限,说明机体凝血状态受抗凝剂影响处于异常,溶栓会极大增加出血风险,所以此类情况禁忌溶栓。
13.机械心脏瓣膜:机械心脏瓣膜患者本身凝血机制因瓣膜存在而改变,溶栓会打破原本相对平衡的凝血状态,引发瓣周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所以机械心脏瓣膜患者禁忌溶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