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溶栓怎么治疗
脑梗死溶栓治疗基本流程包括患者筛选与评估(确定时间窗、排除禁忌证)、溶栓药物使用(常用阿替普酶按剂量静脉滴注)、溶栓后监测与处理(神经系统、生命体征监测及出血并发症观察);特殊人群脑梗死溶栓治疗有不同注意要点,老年患者要全面细致评估及监测,儿童患者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并调整剂量观察反应,妊娠患者需权衡胎儿母亲风险多学科会诊,有特殊病史患者依病史评估风险。
1.患者筛选与评估:
时间窗:一般认为静脉溶栓的时间窗是发病后4.5小时内,对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将时间窗延长至6小时内。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发病时间,准确判断是否在溶栓时间窗内。要考虑到不同患者发病时间判断可能存在误差的情况,比如有些患者可能不能准确提供发病时间,此时需要结合症状出现的最早时间等进行综合判断。
排除禁忌证:禁忌证包括既往有颅内出血史;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近1个月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等有创出血史;近3周内有重大外科手术史;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既往有颅内恶性肿瘤;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梗死而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已口服抗凝药,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超出正常范围;血小板计数<100×10/L;血糖<2.7mmol/L;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且经降压治疗后仍不理想;妊娠;不合作患者。在评估过程中要全面考虑患者的各项基础情况,年龄不同的患者在禁忌证的评估上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更多基础疾病,需要更细致地排查禁忌证;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可能需要关注其凝血功能等情况是否受到影响。
2.溶栓药物使用:常用的溶栓药物为阿替普酶(rt-PA),按照0.9mg/kg的剂量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分钟内静脉推注,剩余90%在接下来的60分钟内持续静脉滴注。使用溶栓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剂量和输注要求进行,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因为不同年龄、基础病史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不同,比如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代谢等情况与成人不同,在使用溶栓药物时需要格外谨慎评估。
3.溶栓后监测与处理:
神经系统监测:溶栓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意识、肌力、感觉等方面的变化,每15-30分钟评估一次,前2小时内更频繁。因为脑梗死患者在溶栓后可能会出现再灌注损伤等情况,导致神经系统症状的变化,不同年龄的患者神经系统恢复等情况不同,比如老年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更细致地监测其神经功能的变化。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溶栓后24小时内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稳定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血压的控制对于溶栓后的患者非常重要,过高或过低的血压都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不同年龄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的血压控制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根据其年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溶栓后需要更加关注其呼吸功能的变化。
出血并发症观察:警惕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如颅内出血等。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重等情况,一旦出现要及时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有颅内出血。不同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的风险不同,比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溶栓后需要重点关注这类患者的相关表现。
特殊人群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注意要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溶栓前评估时要更加全面细致,对于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溶栓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综合权衡溶栓的获益与风险。在溶栓过程中和溶栓后,要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变化,因为老年患者的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差,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需要医护人员更加细心观察。
2.儿童患者:儿童脑梗死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溶栓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药物代谢、神经系统发育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在使用溶栓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进行剂量调整,并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有很大差异,例如儿童的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溶栓后发生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医护人员有更高的警惕性。
3.妊娠患者:妊娠合并脑梗死溶栓治疗非常复杂,首先要充分评估溶栓对胎儿和母亲的影响。在时间窗内的妊娠患者,需要在权衡胎儿和母亲的风险后谨慎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因为溶栓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出血等情况,所以对于妊娠患者,要与妇产科等多学科进行充分会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再做出决策。
4.有特殊病史患者:如既往有出血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溶栓治疗的风险极大,一般不考虑溶栓治疗。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在溶栓前要评估其肝肾功能对溶栓药物代谢的影响,因为溶栓药物主要通过肝肾进行代谢,肝肾功能不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例如,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溶栓后药物排泄受阻,可能会在体内蓄积,导致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