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营养不良性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是因缺乏造血营养物质致红细胞生成减少的贫血,分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由铁缺乏致,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通过血常规、血清学检查诊断,用铁剂等治疗,要合理膳食预防;巨幼细胞贫血因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致,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通过相关检查诊断,分别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治疗,也要合理膳食等预防。
一、定义
营养不良性贫血是由于缺乏造血所需的营养物质,如铁、维生素B12、叶酸等,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
二、常见类型及相关营养缺乏情况
(一)缺铁性贫血
1.铁缺乏原因
摄入不足:婴幼儿如果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较大婴儿的饮食中铁含量不足;青少年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求量大,若饮食中铁摄入不够容易发生缺铁。女性月经失血较多,若饮食中铁补充不足也易引发缺铁性贫血。例如,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4-6个月后,母乳中的铁含量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如果未能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可能导致铁缺乏进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吸收障碍:一些胃肠道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如慢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等,会使铁的吸收减少。
2.红细胞生成情况: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铁缺乏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体积变小,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巨幼细胞贫血
1.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原因
维生素B12缺乏:
摄入不足:严格素食者由于不吃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容易缺乏维生素B12;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维生素B12吸收减少,若饮食中维生素B12摄入不足也易缺乏。例如,长期素食的老年人,其饮食中缺乏来自动物性食物的维生素B12,且胃肠吸收功能下降,更易发生维生素B12缺乏。
吸收障碍:内因子缺乏(如恶性贫血患者)会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一些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回肠切除术后等也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
叶酸缺乏:
摄入不足:长期偏食、节食的人群,如长期只吃精米面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的人,容易缺乏叶酸,因为新鲜蔬菜和水果是叶酸的重要来源。
需要量增加:孕妇、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如果摄入不足就容易发生叶酸缺乏;一些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骨髓造血活跃,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多,若不及时补充也会导致叶酸缺乏。
2.红细胞生成情况:维生素B12和叶酸是DNA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辅酶,缺乏时,DNA合成障碍,红细胞核发育停滞,而细胞质继续发育,导致红细胞体积增大,出现大细胞性贫血。
三、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轻度贫血时可能症状不明显,随着贫血加重,上述症状会逐渐加重。例如,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乏力,而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心悸、活动后气短等症状。
(二)不同类型贫血的特殊表现
1.缺铁性贫血:还可出现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等)、舌炎、口角炎、指甲扁平甚至反甲(勺状甲)等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受影响等情况,因为铁缺乏不仅影响造血,还对儿童的神经发育等有重要影响。
2.巨幼细胞贫血:除了一般贫血表现外,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不稳等。维生素B12缺乏时神经系统症状更为明显,而叶酸缺乏时一般无神经系统症状,但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
四、诊断
(一)血常规检查
1.缺铁性贫血:血常规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减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
2.巨幼细胞贫血:血常规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MCV增大,红细胞计数减少比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还可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等现象。
(二)血清学检查
1.缺铁性贫血: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蛋白是反映体内铁储备的敏感指标,血清铁蛋白降低提示铁缺乏。
2.巨幼细胞贫血: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血清叶酸水平降低。对于维生素B1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还可进行甲基丙二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这两个指标在维生素B12缺乏时会升高。
五、治疗
(一)缺铁性贫血
主要是补充铁剂,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等,但需注意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如对于胃肠道疾病引起铁吸收障碍的患者,要治疗胃肠道疾病;对于饮食中铁摄入不足的人群,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豆类等。
(二)巨幼细胞贫血
1.维生素B12缺乏:补充维生素B12,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同时要治疗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发病,如恶性贫血患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等。
2.叶酸缺乏:补充叶酸,口服叶酸即可。对于需要量增加的人群,如孕妇等,要适当增加叶酸的摄入。
六、预防
(一)合理膳食
1.婴幼儿:及时添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辅食,如4-6个月后添加强化铁的米粉,7-8个月后逐渐添加肉类、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
2.儿童和青少年:保证饮食均衡,不挑食、不偏食,多吃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3.孕妇:增加富含叶酸的食物摄入,如绿叶蔬菜、豆类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叶酸。
4.老年人:注意饮食中营养物质的摄入,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12食物的摄入,如适当食用奶制品等,对于胃肠功能减退的老年人,可在医生评估下适当补充相关营养物质。
(二)特殊人群关注
对于素食者,要注意保证其他富含营养物质食物的摄入,以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疾病,同时注意饮食营养的补充,防止出现营养不良性贫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