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遗症状
脑梗死后遗症常见运动、认知、言语、吞咽及情感等功能障碍表现,康复干预包括运动功能康复(物理、作业治疗)、认知功能康复(认知训练、环境调整)、言语功能康复(言语训练、辅助器具使用),预防及注意事项有控制基础疾病、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患者有相应差异。
一、脑梗死后遗症的常见表现
脑梗死后遗症是指脑梗死发病6个月后仍存在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见表现包括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患者一侧肢体力量减弱、活动不灵活,影响日常的行走、穿衣等活动;认知功能障碍,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能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言语功能障碍,表现为失语,包括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言语,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能流利表达,但不能理解他人言语)等;吞咽功能障碍,导致吞咽困难,容易引发呛咳、误吸,增加肺部感染等风险;还可能出现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脑梗死后遗症的具体表现可能会有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脑梗死后遗症可能更为复杂;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脑梗死后遗症可能相对更严重;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脑梗死后遗症的发生风险及表现可能与无基础病史者不同。
二、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干预
(一)运动功能康复
1.物理治疗: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被动或主动的关节活动,维持和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关节挛缩、僵硬,对于偏瘫患者,可进行患肢的各个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训练;平衡训练,帮助患者改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例如让患者在不同的平衡器械上进行训练,如平衡板等;步行训练,对于有步行能力障碍的患者,逐步进行步行训练,包括站立训练、移步训练等,训练环境可从平坦地面逐渐过渡到不平坦地面,以提高患者适应不同环境的步行能力。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强度和方式需适当调整,儿童患者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儿童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遵循儿童生长发育特点;老年患者运动康复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以循序渐进为原则。
2.作业治疗:针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进行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通过让患者反复练习这些活动,提高其自理能力;还可以进行手工操作训练,如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拼图、编织等,以促进患者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的恢复。性别差异在作业治疗中体现不明显,但生活方式和病史会影响训练的进展,例如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进行手部作业训练时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避免因长时间训练导致血糖波动。
(二)认知功能康复
1.认知训练:采用多种认知训练方法,如记忆力训练,通过让患者回忆图片、数字、词语等内容来训练记忆力;注意力训练,使用注意力集中的游戏或任务,如听数字并重复、找不同等方式来提高患者的注意力;执行功能训练,通过完成有步骤的任务,如整理物品、按照指令完成一系列动作等,来改善患者的执行能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认知训练的内容和难度要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和脑功能状态,老年患者认知训练可从简单任务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儿童患者认知康复要结合儿童的兴趣和特点,采用更具趣味性的训练方式。
2.环境调整:为患者营造有利于认知康复的环境,保持环境的简洁、整洁,减少干扰因素,同时根据患者的认知水平调整环境中的信息呈现方式,如使用大字体、简单明了的标识等,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环境,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在调整环境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确保环境调整不会对其血压、血脂等指标产生不利影响。
(三)言语功能康复
1.言语训练:对于有言语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言语训练,包括发音训练,从简单的单音开始,逐步过渡到词语、句子的发音练习;理解能力训练,通过让患者听指令、看图片并做出相应反应等方式,提高患者对言语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训练,鼓励患者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等,从简单的词汇表达逐步过渡到连贯的语句表达。不同性别患者在言语康复中无本质差异,但生活方式如是否吸烟、饮酒会影响言语功能的恢复进程,有吸烟史的患者要注意戒烟,避免吸烟对言语功能康复的不利影响;年龄因素对言语康复有重要影响,儿童患者言语康复要抓住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及时进行干预,老年患者言语康复相对儿童患者难度可能更大,但通过持续训练仍可取得一定效果。
2.辅助器具使用:根据患者言语障碍的程度,可适当使用辅助器具,如电子助语器等,帮助患者进行言语交流,提高其沟通能力。对于有基础病史如脑血管畸形的患者,在使用辅助器具时要确保器具的安全性,避免因器具使用不当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
三、脑梗死后遗症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一)基础疾病控制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病情,遵循医嘱按时服用降压、降糖、降脂药物,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将各项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降低脑梗死复发及后遗症状加重的风险。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基础疾病控制上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需考虑年龄因素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女性患者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要尤其关注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
(二)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及减轻后遗症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生活方式,例如长期久坐的上班族要增加运动时间,逐步改变久坐的习惯;有酗酒习惯的人群要坚决戒酒,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预防病情复发。
(三)定期复查
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以了解脑部恢复情况,以及相关血液指标的检测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不同年龄、性别、病史的患者复查的频率和具体项目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有复杂基础病史的患者复查项目可能更多。同时,患者在复查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反馈自身的症状变化等情况,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