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可以进行骨髓移植,尤其对重型患者,是重要的根治手段。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疾病,骨髓移植能通过植入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若患者年龄合适(一般小于60岁),且能找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的同胞供者,早期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治愈率可达70%-80%,相比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风险。
不过,骨髓移植存在一定局限性与风险。若无法找到同胞全相合供者,使用非血缘供者或单倍型供者移植,排异反应和感染风险会大幅增加;移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供者免疫细胞攻击患者组织器官;还可能引发出血性膀胱炎、肝静脉闭塞病等严重并发症。此外,年龄较大、合并严重脏器功能损伤或有感染未控制的患者,可能难以耐受移植。
因此,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供者来源、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不适合骨髓移植或无合适供者的患者,可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雄激素等药物促进造血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