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炎与继发性腹膜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原因,前者无腹腔内原发性病灶,而后者由腹腔内的脏器感染、穿孔、外伤等原因引起。
原发性腹膜炎多为细菌经血行、上行性感染、透壁性感染等途径引起,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常见致病菌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多见于儿童,好发于体质虚弱、抗病能力低下的患者,如肾病患者、肝硬化腹水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腹部体征相对较轻,可有腹肌紧张,但压痛、反跳痛通常不明显。
继发性腹膜炎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感染、穿孔、外伤等原因引起。常见的病因包括急性阑尾炎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等。腹腔内存在原发病灶,感染经此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起病较急,病情较重,除了有腹膜炎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全身感染的表现,如高热、寒战、心率加快等。腹部体征明显,可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甚至出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对于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病因治疗:根据原发病灶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手术治疗等。
3.对症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物等,以缓解症状。
4.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腹膜炎体征明显或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剖腹探查、穿孔修补等。
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肾病患者、肝硬化腹水患者等,应积极预防腹膜炎的发生,如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等。如果出现腹膜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