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包括疼痛特点和伴随症状,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可放射至多处,性质为压榨等且比稳定型重,持续超20分钟;伴随症状有出汗乏力等全身症状、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不同程度呼吸困难。
疼痛特点:
部位:典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疼痛部位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通常位于胸骨后,也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部、左臂内侧、颈部、咽部或下颌部等,疼痛范围往往不太局限,可呈片状分布。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疼痛放射部位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老年女性患者有时疼痛放射部位可能更不典型,需仔细鉴别。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的人群,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时疼痛特点可能并无特殊,但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疼痛时,需高度警惕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发。
性质: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紧缩感、烧灼感等,程度一般较稳定型心绞痛重,患者常感觉胸闷、憋气,难以忍受。部分患者疼痛可能不太典型,表现为隐痛、胀痛等,但只要具备心肌缺血相关的不适感觉且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特点,就需引起重视。
持续时间:一般持续时间比稳定型心绞痛长,通常超过20分钟,有的可长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在不同性别患者中,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但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所不同,感觉持续时间的描述可能不够准确,需要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一旦出现较长时间的类似胸痛不适,更应及时就医。
伴随症状: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出汗、乏力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心肌缺血缺氧导致身体应激反应,释放一些物质引起全身不适。老年患者出现出汗、乏力等伴随症状时,由于其机体反应相对较弱,可能容易被忽视,需要家人密切观察其身体状况。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全身症状可能与基础疾病的表现有重叠,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
胃肠道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刺激自主神经,导致牵涉痛放射至胃肠道。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女性,胃肠道症状可能更容易被误认为是消化系统疾病,从而延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在出现胃肠道症状时,需考虑到心血管疾病的可能,不能仅局限于消化系统的检查。
呼吸困难: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轻者活动后加重,重者休息时也可发生。年龄较大的患者心肺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发生呼吸困难时更应警惕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相关问题。男性患者如果平时缺乏运动,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伴胸痛等不适,要高度怀疑不稳定型心绞痛引发的心脏功能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