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措施
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包括现场急救、药物治疗、特殊情况处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现场急救需调整患者体位以减少静脉回流、根据情况给予合适流量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药物治疗涉及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监测相关指标和调整剂量;特殊情况如伴有休克需补充血容量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伴有心律失常要进行电除颤或选用合适抗心律失常药物;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用药从小剂量开始并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儿童精确计算药物剂量并注意心理保护,孕妇治疗兼顾母体与胎儿,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并监测相关指标。
一、现场急救措施
1.体位调整: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对于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可能存在低血压风险的患者,调整体位时要缓慢,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晕厥。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关节活动不灵活,需要有人协助调整体位,并确保其坐稳。
2.吸氧:给予高流量吸氧(68L/min),可以使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若患者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应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体重调整吸氧流量和方式,选择合适大小的吸氧设备,避免造成不适。
3.开放静脉通道:迅速建立至少一条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穿刺时要选择合适的静脉,对于肥胖患者、儿童患者或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操作。
二、药物治疗措施
1.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可快速利尿,减轻肺水肿。使用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和电解质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
2.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药物剂量。对于高血压患者,血管扩张剂的使用可以更积极,但要避免血压下降过快;而对于低血压患者,使用时要谨慎。
3.强心剂:如西地兰等,增强心肌收缩力。对于伴有快速心房颤动的患者效果较好,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最初24小时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等患者禁用。
三、特殊情况处理
1.伴有休克:若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应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维持血压稳定。
2.伴有心律失常: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应立即进行电除颤等急救处理;对于其他心律失常,可根据具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年轻人不同。在使用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治疗时要综合考虑。
2.儿童:儿童患者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药物剂量要根据年龄和体重精确计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心理,减少其恐惧和不安。同时,要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妇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治疗既要考虑母体的安全,也要考虑胎儿的健康。在选择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必要时需妇产科医生会诊。
4.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排泄减慢,容易导致药物蓄积。在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时,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