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应该如何治疗
跟骨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及康复治疗。非手术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等情况,用石膏固定;手术针对移位明显等情况,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微创手术;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消肿胀和练肌收缩,中期增踝活动度和部分负重,后期强肌力和平衡步态训练。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跟骨骨折,如SandersⅠ型、Ⅱ型中部分情况等可考虑非手术治疗。无移位骨折是指跟骨的解剖结构基本未被破坏,骨折端没有明显的错位;轻度移位可能是骨折端有少许偏移,但不影响跟骨的基本形态和功能。
对于儿童跟骨骨折,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潜力和塑形能力较强,无明显移位的跟骨骨折多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儿童的骨骼在生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和重塑能力,轻度的骨折移位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纠正。
对于老年患者,若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且骨折移位不明显时,也可考虑非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非手术治疗可以避免手术相关的风险,但需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足部功能恢复情况。
2.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石膏固定。通过石膏将患足固定在功能位,限制足部的活动,促进骨折端的稳定和愈合。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足部的血液循环和肿胀情况,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端的位置变化。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SandersⅡ型、Ⅲ型、Ⅳ型跟骨骨折,此类骨折移位明显,跟骨的关节面破坏较严重,影响足部的负重和关节功能,需要手术恢复跟骨的解剖结构。
对于年轻患者,要求足部功能恢复良好,且跟骨骨折移位较明显时,也多建议手术治疗。年轻患者对足部功能要求较高,手术可以更好地恢复跟骨的形态和关节面,有利于术后足部功能的恢复。
2.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口暴露跟骨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端复位,然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以恢复跟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稳定性。例如,常用的跟骨钢板固定,根据跟骨的形态和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钢板进行固定。
微创手术: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部分跟骨骨折也可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如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等。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适用于合适的骨折类型。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6周)
术后早期主要进行足部的肿胀消退和肌肉收缩锻炼。可以进行足趾的主动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指导其进行合适的足趾活动,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康复锻炼需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2.中期康复(术后6-12周)
逐渐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度锻炼。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范围逐渐增加,避免暴力活动。对于年轻患者,可适当加快康复锻炼的进度,但也要遵循骨折愈合的规律;老年患者则需要更加缓慢地进行活动度锻炼,防止发生意外损伤。
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一般通过X线检查了解骨折端有一定的骨痂生长后,可开始部分负重。
3.后期康复(术后12周以上)
加强足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如进行踮脚尖、踩毛巾等锻炼,增强足部的肌肉力量,恢复足部的功能。
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提高足部的平衡能力和行走的稳定性。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更加注意足部的保护,避免发生足部溃疡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