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肝炎吗
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与肥胖等多种因素相关,单纯性脂肪肝炎症轻,脂肪性肝炎有炎症等表现,多数无症状或有轻度不适,检查有相应表现;肝炎是肝脏炎症统称,由多种因素致肝细胞破坏,病理有炎症等,不同类型表现不同,检查指标异常明显;儿童脂肪肝与肥胖等相关需健康生活方式,孕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凶险需密切监测,老年人脂肪肝与基础疾病等有关易向严重方向发展需控制基础病等。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发病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饮酒等多种因素相关,主要是肝脏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导致细胞功能异常等情况。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并且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等会出现异常等。
发病机制及相关病理
脂肪肝:当摄入的脂肪过多、代谢异常等导致肝脏对脂肪的代谢转运失衡时,脂肪就会在肝细胞内堆积。例如,肥胖人群由于体内脂肪储存过多,脂肪代谢相关的酶等功能可能出现紊乱,使得脂肪酸转运进入肝脏增多,而肝脏内脂肪酸氧化减少、合成甘油三酯增多等,就容易引发脂肪肝,此时肝脏的炎症反应相对较轻,一般没有明显的肝细胞坏死等严重病理改变(单纯性脂肪肝阶段),但如果进一步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则会有炎症等表现。
肝炎:以病毒性肝炎为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等,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攻击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等病理变化;药物性肝炎是由于使用了某些具有肝毒性的药物,药物在肝脏内代谢过程中损伤肝细胞,引起炎症反应等。其病理改变主要围绕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变性等,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炎病理表现有一定差异,但核心是肝脏细胞受到损伤引发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及检查指标
脂肪肝:多数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等表现。通过肝功能检查,早期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转氨酶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肝脏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回声增强等脂肪浸润的表现。而脂肪性肝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症状更明显,肝功能检查中转氨酶等升高更显著,超声等检查也能发现肝脏脂肪变伴有炎症等表现。
肝炎:不同类型肝炎临床表现有差异,病毒性肝炎急性期可能有发热、乏力、纳差、黄疸(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能有皮疹、关节痛等肝外表现以及乏力、黄疸等肝脏相关表现。肝功能检查中,肝炎患者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多有明显异常,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可显著升高,还可能有胆红素升高;病原学检查等可明确具体病因,如乙肝五项检查可诊断乙肝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
儿童脂肪肝多与肥胖、不合理饮食(如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相关。儿童若患有脂肪肝,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脂肪肝可能影响肝脏功能进而影响全身代谢等。家长应注意让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中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和有氧运动等,以避免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等更严重情况。
孕妇
孕妇出现脂肪肝相对较为特殊,如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在妊娠晚期,病情凶险。孕妇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等指标,因为孕期身体代谢等发生变化,肝脏负担加重,若出现脂肪肝相关问题可能影响母婴健康。要合理调整孕期饮食,避免营养过剩导致脂肪肝加重,同时需定期产检,及时发现肝脏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老年人
老年人脂肪肝可能与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运动量减少、饮食习惯改变等有关。老年人发生脂肪肝后,由于机体功能衰退,肝脏对损伤的修复能力等下降,更容易向脂肪性肝炎等方向发展。在生活中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等温和的运动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肝脏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肝脏病变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