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缩乏力的临床表现
宫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包括产程延长(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子宫收缩力异常(宫缩强度弱、宫缩频率低且持续时间短)、胎儿窘迫相关表现(胎心率异常、胎儿电子监护异常)、产后出血(出血量增多、出血特点)以及对产妇身体和心理的影响(身体方面体力消耗大、脱水等,心理方面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不同人群出现宫缩乏力时表现及影响不同,需对特殊人群密切监测保障母婴安全。
一、产程延长
潜伏期延长: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称为潜伏期。初产妇潜伏期正常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经产妇潜伏期正常约需6小时,超过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其发生与孕妇精神紧张、胎位异常等因素有关,精神紧张可导致子宫收缩不协调,胎位异常如臀位等会影响胎先露对宫颈的压迫,从而延长产程。
活跃期延长:从宫口扩张3cm开始至宫口开全称为活跃期。初产妇活跃期正常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经产妇活跃期正常约需2小时,超过2小时称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延长多与子宫收缩乏力、胎头下降受阻等有关,子宫收缩乏力使宫颈扩张缓慢,胎头下降受阻可能是由于胎儿过大、胎位异常等原因。
二、子宫收缩力异常
宫缩强度弱:子宫收缩时,用手触摸腹部感觉宫缩时子宫壁隆起不明显,按压时手指压入有一定深度。这是因为子宫肌纤维收缩力减弱,导致宫缩强度不够,无法有效推动胎先露下降及宫颈扩张。例如在分娩过程中,宫缩时宫口扩张速度缓慢,胎头下降停滞。
宫缩频率低且持续时间短:正常宫缩频率较规律,持续时间适中。而宫缩乏力时,宫缩间隔时间长,持续时间短,不能形成有效的产力。如宫缩间隔可能长达10-15分钟以上,每次宫缩持续时间不足30秒,这样的宫缩无法对宫颈产生足够的刺激以促进分娩进程。
三、胎儿窘迫相关表现
胎心率异常:由于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可出现胎心率异常。早期表现为胎心率增快,超过160次/分钟;晚期可出现胎心率减慢,低于110次/分钟。这是因为宫缩乏力影响了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导致胎儿血氧供应不足。例如在产程中持续监测胎心率,发现胎心率波动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胎儿窘迫情况。
胎儿电子监护异常:通过胎儿电子监护仪可发现宫缩时胎心率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等情况。变异减速多与子宫收缩时脐带受压有关,而晚期减速则提示胎儿胎盘功能不良,这都与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密切相关。
四、产后出血
出血量增多: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由于宫缩乏力,子宫肌纤维不能正常收缩,导致血窦不能有效关闭,从而引起产后出血。在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子宫轮廓不清,按压宫底有大量血液及血块流出。例如部分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子宫不能良好收缩,阴道流血量较正常分娩明显增多。
出血特点:产后出血多为持续性阴道流血,血色暗红,可伴有血凝块。因为宫缩乏力不能及时关闭血窦,出血没有明显的间歇性,与正常分娩后子宫收缩良好时的少量间断性出血不同。
五、对产妇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身体方面:产程延长可导致产妇体力消耗过大,出现疲劳、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例如产妇长时间用力却未能有效进展产程,会极度疲惫,同时由于进食进水不足,可能出现脱水及电解质失衡。产后出血过多还可能导致产妇贫血,影响身体恢复,如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产妇的生殖系统恢复,增加感染等风险。
心理方面:产程的不顺利及身体的不适可使产妇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产妇可能担心自身及胎儿的健康状况,这种心理状态又可能进一步影响子宫收缩,形成恶性循环。例如有的产妇因为产程延长而过度紧张,导致宫缩乏力加重,进而使产程更加不顺利,加重心理负担。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产妇在出现宫缩乏力时可能有不同表现及影响。例如高龄产妇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出现宫缩乏力时产程延长及产后出血的风险可能更高;有既往剖宫产史的产妇再次分娩时,由于子宫肌纤维可能存在一定损伤等情况,更容易出现宫缩乏力相关表现;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产妇,其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在分娩时更易发生宫缩乏力。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产妇、有剖宫产史产妇等,在分娩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产程及宫缩情况,及时发现宫缩乏力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