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炎有发热、腹痛、黄疸等表现,发热早期多为持续性高热,儿童易惊厥、老人易久并其他并发症;腹痛主要在右上腹或上腹部,性质多样,病情进展可加剧,突然缓解需防恶化;早期部分患者有轻度黄疸,因胆道梗阻致胆红素代谢障碍,不同人群出现黄疸需特别关注。
一、发热
胆管炎患者早期常出现发热症状,多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可高达38℃-40℃甚至更高。这是因为胆管发生炎症,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性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不完善,发热可能更易出现惊厥等情况,需密切关注;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更易合并其他并发症。
二、腹痛
1.疼痛部位:主要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胀痛、钝痛或绞痛。这是由于炎症刺激胆管,导致胆管痉挛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引起。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对疼痛的感知略有不同,但腹痛的基本特征是相似的。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的人群,胆管炎发生时腹痛可能更明显,因为高脂饮食易导致胆道结石形成,进而引发胆管炎出现腹痛症状。有胆道病史的人群再次发作胆管炎时,腹痛可能较初次发作更为剧烈且更易反复。
2.疼痛程度变化:病情进展时疼痛可能会逐渐加剧,若疼痛突然缓解需警惕病情恶化,如可能出现胆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三、黄疸
早期部分胆管炎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这是因为胆管炎症导致胆道梗阻,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新生儿由于其肝脏和胆道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出现黄疸时需特别警惕是否为胆管炎等疾病引起,因为新生儿病情变化较快;孕期女性出现黄疸时要考虑到妊娠相关因素对肝脏和胆道系统的影响,同时要排查是否为胆管炎导致的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