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牙龈肿痛有正常与异常情况。正常是术后短时间内轻度、局限、可忍受的肿痛,1-2天明显,3-4天渐减;异常包括感染致肿痛渐重、伴红肿渗出等,干槽症是严重并发症,表现为特定时间剧烈疼痛等,儿童、老年、生理期拔牙后有不同需注意的情况
正常情况的表现及持续时间
通常这种正常的牙龈肿痛程度较轻,肿胀范围相对局限,疼痛可以忍受,一般在拔牙后1-2天内较为明显,之后会逐渐减轻。例如,大部分患者在拔牙后的前24小时内牙龈肿痛感较明显,到3-4天时肿痛会明显缓解。
异常情况的判断及可能原因
感染导致的异常肿痛:如果拔牙后牙龈肿痛逐渐加重,疼痛剧烈,伴有局部牙龈红肿明显、渗出增多,甚至出现张口受限、发热等症状,可能是发生了感染。这多是由于拔牙创受到细菌等病原体污染,常见于拔牙操作时间较长、口腔卫生状况差的患者。比如,本身口腔卫生不佳,拔牙后没有做好口腔清洁,就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
干槽症引起的特殊肿痛:干槽症是拔牙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拔牙后2-3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拔牙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有恶臭。这种情况多见于创伤较大的拔牙术后,如阻生智齿拔除后。
对于儿童患者,拔牙后牙龈肿痛需要更加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的恢复能力和对疼痛的耐受等与成人不同。儿童拔牙后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且要防止儿童用手触摸或吸吮拔牙创,以免影响愈合。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拔牙后牙龈肿痛恢复时间可能相对较长,更要注意预防感染等情况,术后要加强口腔护理,必要时可适当咨询医生是否需要采取一些辅助措施促进恢复。女性在生理期拔牙后,由于身体凝血功能等可能有一定变化,牙龈肿痛的情况可能会相对更明显一些,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和术后的自我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