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功能性便秘呢
功能性便秘是常见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性疾病,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和(或)排便困难等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且无结构或生化异常可解释,涉及排便次数减少(正常成人排便频率与儿童、不同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相关)、粪便干结(与肠道因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相关)、排便困难(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相关)等方面
排便次数减少方面
正常成年人一般每天排便1-2次或1-2天排便1次,而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频率明显低于此,可能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的排便频率与成人不同,婴幼儿一般每天排便次数相对较多,但随着年龄增长到儿童期后,排便规律逐渐形成,若儿童长期每周排便次数过少且伴有排便困难等情况,也可能出现功能性便秘。不同性别在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上没有绝对的显著差异,但在生活方式影响下可能会有不同表现,比如女性可能因内分泌等因素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孕期、经期)更容易出现功能性便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功能性便秘,因为运动不足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膳食纤维缺乏会使粪便体积减小,难以刺激肠道产生正常的排便反射。有某些慢性病史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等原因,也较易出现功能性便秘。
粪便干结方面
功能性便秘患者排出的粪便往往干结如羊粪状,这是因为肠道对粪便中的水分吸收过多,而水分吸收过多与肠道动力不足、肠道分泌功能异常等有关。在年龄因素上,老年人肠道功能衰退,肠道蠕动减慢,更容易出现粪便干结的情况;儿童如果饮食中水分摄入不足,也可能导致粪便干结进而引发功能性便秘。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粪便干结的不同,但女性在孕期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肠道等因素,更易出现粪便干结的功能性便秘表现。生活方式中,长期饮水过少的人,粪便干结的风险增加;有不良排便习惯,比如经常抑制便意的人,也会影响粪便的正常形成,导致干结。病史方面,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人群,由于甲状腺素分泌不足,肠道蠕动减慢,也容易出现粪便干结的功能性便秘症状。
排便困难方面
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时会感到困难,可能表现为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等。从年龄角度,老年人肠道肌肉力量减弱,排便困难的情况更为常见;儿童如果肠道神经发育不完善等,也可能出现排便困难,但相对较少见。性别差异不显著,不过女性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对盆底肌肉等造成影响,产后容易出现排便困难的功能性便秘情况。生活方式上,久坐不动、精神压力大的人,往往肠道蠕动受到抑制,更容易出现排便困难;有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过少精细食物的人,也会导致排便困难。病史方面,患有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群,由于神经调节肠道功能异常,容易出现排便困难的功能性便秘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