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一直牙龈肿痛怎么办
拔牙后牙龈肿痛原因多样,有正常术后反应、感染因素、干槽症等;非药物干预包括口腔清洁(24小时后温盐水漱口、避开创口刷牙)、局部冷敷(24-48小时内)与热敷(48小时后);就医指征为肿痛持续加重、伴发热等,特殊人群如儿童需谨慎护理、孕妇用药谨慎、老年人关注基础疾病与护理细节。
一、原因分析
拔牙后牙龈肿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首先是正常的术后反应,拔牙创口会有炎症反应,一般在术后1-2天开始出现肿痛,这是身体对创伤的正常修复性炎症反应;其次可能是感染因素,如拔牙时消毒不严格、口腔卫生不良等导致创口感染,感染后牙龈会出现红肿热痛加重的情况,可能伴有创口渗血、有异味等表现;另外,干槽症也会引起牙龈肿痛,通常在拔牙后2-3天出现,疼痛较为剧烈,可向耳颞部放射,创口内可见凝血块腐败、恶臭等。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口腔清洁
轻柔漱口:拔牙24小时后可使用温盐水漱口,温盐水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能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一般每次漱口时间约30秒,每天可漱口3-5次。对于儿童,家长需协助操作,选择合适温度的温盐水,避免儿童吞咽过多盐水。
保持口腔卫生:注意刷牙时避开拔牙创口,可选择软毛牙刷轻轻清洁口腔其他部位,防止食物残渣残留于拔牙创口周围,影响创口愈合。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要帮助其保持口腔清洁,可在饭后用清水擦拭口腔。
2.局部冷敷与热敷
冷敷:在拔牙后的24-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拔牙侧面部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冷敷3-4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缓解肿痛症状。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在冰袋与皮肤之间隔一层毛巾。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冷敷情况,防止儿童自行抓扯冰袋。
热敷:在拔牙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面部,温度以舒适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缓解肿痛。
三、就医指征与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就医指征
如果拔牙后牙龈肿痛持续加重,疼痛难以忍受,或伴有发热(体温超过38℃)、创口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提示感染加重或出现了干槽症等较严重的情况。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拔牙后牙龈肿痛需更加谨慎护理。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口腔情况和全身状况,若儿童出现哭闹不止、拒绝进食等情况,要考虑是否因牙龈肿痛导致不适,及时带儿童就医。同时,儿童可能不太配合口腔清洁,家长要耐心协助其做好口腔清洁工作。
孕妇:孕妇拔牙后牙龈肿痛要格外注意。由于孕妇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用药需谨慎。一般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肿痛,如上述的口腔清洁、冷敷等。若肿痛严重需就医时,要告知医生怀孕情况,由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老年人:老年人拔牙后牙龈肿痛恢复相对较慢,且老年人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同时注意口腔护理的细节,如漱口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血压波动或血糖控制不佳影响创口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