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与鼻炎有什么区别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炎症,发病部位为鼻窦,有全身和局部症状,病程有急慢性之分,可通过多种检查诊断,治疗分药物和手术;鼻炎是鼻腔黏膜及下组织炎症,发病部位主要是鼻腔,有相应症状,病程有急慢性,可通过相关检查诊断,治疗分针对不同类型鼻炎的方式,二者在发病部位、症状、病程转归、诊断、治疗原则等方面存在区别。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发病部位为鼻窦。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也可因鼻腔疾病等导致鼻窦引流受阻而发病。
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发病部位主要是鼻腔。病因有病毒感染、过敏原刺激(如花粉、尘螨等)、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
二、症状表现
鼻窦炎:全身症状可能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局部症状主要有鼻塞、脓涕、头痛等。头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额窦炎一般晨起头痛逐渐加重,午后减轻;上颌窦炎则是晨起轻,午后重等。儿童鼻窦炎可能还会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鼻炎: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可分为清水样涕(多见于过敏性鼻炎)和脓涕(感染性鼻炎可能出现)。过敏性鼻炎还常伴有打喷嚏、鼻痒,可伴有眼痒、咽痒等眼部和咽喉部症状;非过敏性鼻炎可能有嗅觉减退等表现,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
三、病程与转归
鼻窦炎:急性鼻窦炎病程一般<12周,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能转为慢性鼻窦炎,病程>12周。儿童慢性鼻窦炎可能影响面部和智力发育,因为鼻窦与眼眶、颅脑等相邻,炎症蔓延可能引发眶内感染、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鼻炎:急性鼻炎多为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7-10天。慢性鼻炎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可因反复感染、过敏原持续刺激等因素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睡眠、嗅觉等,长期鼻塞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缺氧表现,尤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学习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四、诊断方法
鼻窦炎:需结合症状、鼻内镜检查(可见鼻窦开口处黏膜红肿、有脓性分泌物)、影像学检查(如鼻窦CT,可清晰显示鼻窦黏膜增厚、窦腔积液等情况)来诊断。儿童进行鼻窦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鼻炎: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如过敏史、发病诱因等)、鼻内镜检查(观察鼻腔黏膜情况,过敏性鼻炎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感染性鼻炎可见鼻黏膜充血、肿胀)、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用于过敏性鼻炎的诊断)等进行诊断。对于儿童,过敏原检测要考虑其年龄特点和配合程度。
五、治疗原则
鼻窦炎:急性鼻窦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抗生素(如针对细菌感染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需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腔黏膜炎症水肿)、黏液促排剂(促进鼻窦内分泌物排出)等。慢性鼻窦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儿童在治疗鼻窦炎时,要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不恰当药物。
鼻炎:过敏性鼻炎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感染性鼻炎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选用相应药物治疗;非过敏性鼻炎则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改善鼻腔通气环境等。儿童鼻炎治疗同样要考虑儿童的特殊性,如抗组胺药的选择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尽量选择安全性高、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