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与鼻窦炎有区别吗
鼻炎是鼻腔黏膜炎症性疾病,发病部位为鼻腔黏膜,病因多样,症状有鼻塞、流涕等,鼻内镜等检查可助诊,治疗需避诱因、药物或手术;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炎症性疾病,发病部位为鼻窦,常因鼻腔疾病致鼻窦开口阻塞,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鼻窦CT等检查可助诊,急性以药物为主、无效等可手术,慢性需综合治疗,儿童等特殊人群治疗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1.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病部位为鼻腔黏膜。其病因多样,包括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等。例如,过敏性鼻炎多与接触花粉、尘螨等变应原有关,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鼻炎具有一定传染性。
2.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发病部位为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常因鼻腔疾病引起鼻窦开口阻塞,导致鼻窦内黏膜炎症反应,多由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诱发,且可继发于鼻炎之后。
二、症状表现
1.鼻炎:主要症状有鼻塞,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或双侧鼻塞;流涕,清涕或脓涕;打喷嚏,阵发性喷嚏发作;鼻痒等。不同类型鼻炎症状有所差异,如过敏性鼻炎发作时喷嚏频繁,清涕量多,鼻痒明显;血管运动性鼻炎则可能因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等因素诱发症状。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鼻炎可能还表现为睡眠时张口呼吸、打鼾等,影响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成年女性在经期前后鼻炎症状可能加重,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
2.鼻窦炎:全身症状相对明显,可有发热、畏寒、食欲减退、便秘等,儿童患者全身症状较成人更为突出。局部症状主要有鼻塞,脓涕多,可伴有头痛,头痛具有一定的时间和部位规律性,如急性上颌窦炎常表现为晨起轻,午后重,疼痛部位为上颌窦区;额窦炎则表现为晨起前额部疼痛,逐渐加重,午后减轻;筛窦炎疼痛较轻,多位于内眦或鼻根部;蝶窦炎疼痛位于头顶或后枕部。
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差异
1.鼻炎: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或苍白、水肿等表现,一般鼻窦CT检查无明显异常,若合并鼻窦炎时鼻窦CT可能有相应改变。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明确过敏性鼻炎的变应原,如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可发现相关变应原。
2.鼻窦炎:鼻窦CT是重要的检查方法,可显示鼻窦黏膜增厚、窦腔密度增高、积液等情况,能明确鼻窦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血常规检查中,急性鼻窦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慢性鼻窦炎患者血常规多无明显异常,但可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等。
四、治疗原则
1.鼻炎:首先避免接触变应原等诱因,药物治疗常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对于鼻腔结构异常导致的鼻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在不同人群中,儿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老年患者使用抗组胺药时需注意药物的镇静等副作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鼻窦炎:急性鼻窦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抗生素(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若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鼻息肉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同时要关注鼻腔的生理结构特点,手术治疗需更加谨慎,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慢性鼻窦炎治疗周期较长,需综合治疗,包括药物、鼻腔冲洗等,同时要注意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