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腰痛呢
腰部疼痛的原因多样,包括腰部骨骼肌肉相关(如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部脊柱关节相关(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滑脱)、内脏疾病牵涉痛(如肾脏疾病、妇科疾病)以及其他因素(如姿势不良、外伤),不同原因在人群分布、症状表现等方面各有特点。
一、腰部骨骼肌肉相关原因
1.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的退变是基础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一般30岁后开始出现退变相关变化)、长期劳损(如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伏案工作等),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可能突破纤维环向外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从而引发腰痛,这种情况在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中更为常见,且男性相对女性可能因体力活动更多而更易出现早期退变相关问题。
2.腰肌劳损: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久站、弯腰工作等)会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发生慢性损伤。例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坐着工作,腰部肌肉持续收缩,容易引发腰肌劳损进而出现腰痛,这种情况在现代生活中因久坐工作的人群比例增加而较为普遍,性别上无明显特定差异,但长时间体力劳动的男性也可能因过度使用腰部肌肉而患病。
3.腰椎骨质增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会出现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是其中一种表现。当增生的骨质刺激周围的组织,如神经、肌肉等,就会引起腰痛。一般40岁以上人群腰椎骨质增生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发生变化,可能会相对更易出现腰椎骨质增生相关的腰痛问题。
二、腰部脊柱关节相关原因
1.强直性脊柱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关节。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有一定遗传易感性,HLA-B27阳性率较高)和免疫因素等有关,早期可能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尤其在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活动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累及整个脊柱,导致脊柱活动受限,多见于青少年男性,男性发病比例高于女性。
2.腰椎滑脱: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从而引起腰痛,同时可能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女性在妊娠、绝经后骨量变化等因素影响下也可能增加腰椎滑脱的发生风险。
三、内脏疾病牵涉痛原因
1.肾脏疾病:如肾盂肾炎、肾结石等。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脏炎症,除了腰痛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肾结石是由于尿液中的某些成分在肾脏内形成结石,结石移动时会刺激肾脏组织引起腰痛,疼痛较为剧烈,可向会阴部放射,这类疾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男性患肾结石的概率相对略高于女性。
2.妇科疾病:对于女性来说,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也可能引起腰痛。盆腔炎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除腰痛外还可有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可引起盆腔粘连、疼痛,腰痛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在育龄女性中较为常见。
四、其他因素
1.姿势不良:长期弯腰驼背、跷二郎腿等不良姿势会改变腰部的正常生理曲度,使腰部肌肉、韧带等承受异常应力,久而久之容易引发腰痛,这种情况在现代生活中因人们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正确的坐姿等而普遍存在,各年龄段和性别都可能受到影响,但青少年时期不良姿势对脊柱发育的影响更为关键。
2.外伤:腰部受到急性外伤,如车祸撞击、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可导致腰部肌肉、骨骼、关节等组织损伤,从而引起腰痛,外伤后的腰痛程度和表现因损伤程度不同而异,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外伤相关腰痛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