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的症状有哪些
脊柱结核有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全身症状包括多数患者低热、盗汗、消瘦、乏力;局部症状有早期轻微钝痛或隐痛、进展期疼痛加重且可放射、脊柱活动受限、病程长时出现畸形、病变部位周围软组织肿胀(冷脓肿形成);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为脊柱结核累及椎管内压迫脊髓可致肢体麻木、肌力减退,严重时截瘫。
一、全身症状
1.发热:多数患者有低热表现,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午后明显,伴有盗汗,夜间睡眠时出汗较多,可湿透衣物和被褥。这是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后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需密切关注。
2.消瘦:患者会逐渐出现体重减轻、身体消瘦的情况,这是由于结核杆菌在体内繁殖消耗机体能量,同时患者因疾病导致食欲减退,摄入营养不足,加上疾病引起的代谢紊乱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老年人患脊柱结核时,本身营养储备相对较少,消瘦情况可能更为明显。
3.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下降,稍微活动就会出现气喘、乏力加重等表现。这与结核杆菌感染后机体处于慢性消耗状态,能量供应不足有关。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劳累的人群患脊柱结核时,乏力症状可能会更突出,因为其自身基础体力储备相对较弱。
二、局部症状
1.疼痛
早期疼痛:病变早期疼痛多为轻微钝痛或隐痛,休息后可缓解,活动后加重。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清,常表现为对病变部位的回避,如不愿站立、行走或玩耍时姿势异常等。这是因为病变部位的炎症刺激周围组织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进展期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夜间疼痛可能较为明显,甚至影响睡眠。疼痛可向周围部位放射,如腰椎结核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等处。老年人由于骨质退变等原因,对疼痛的敏感性可能略有不同,但疼痛的基本特点相似。
2.脊柱活动受限:患者脊柱的屈伸、侧弯、旋转等活动范围明显减小,这是由于病变部位的疼痛、肌肉痉挛以及脊柱稳定性受到破坏所致。例如,颈椎结核患者颈部活动受限,难以自如转头;胸椎结核患者背部活动受限,转身困难;腰椎结核患者腰部活动受限,不能正常弯腰、拾物等。儿童患者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柱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肢体运动和姿势发育。
3.脊柱畸形:病程较长时可出现脊柱畸形,如脊柱后凸、侧凸等。以胸椎结核为例,可能出现驼背畸形;腰椎结核可能导致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甚至出现后凸畸形。这是因为病变破坏了脊柱的椎体骨质,影响了脊柱的正常结构和稳定性,随着病情发展,脊柱在力学作用下逐渐发生变形。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脊柱退变,患脊柱结核后畸形发生的速度和程度可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
4.局部肿胀:病变部位周围软组织可能出现肿胀,尤其是冷脓肿形成时。颈椎结核冷脓肿可表现为颈部前方肿胀;胸椎结核冷脓肿可表现为胸背部肿胀;腰椎结核冷脓肿可沿腰大肌流注至腹股沟、大腿根部等部位,局部可触及肿块。冷脓肿是由于结核病变处的干酪样坏死物质突破骨膜后形成的寒性脓肿,不伴有红热等急性炎症表现。儿童患者的局部肿胀可能因皮肤较薄,更容易被察觉。
三、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1.脊髓受压表现:如果脊柱结核病变累及椎管内,压迫脊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轻的可能表现为肢体麻木、肌力减退,严重时可出现截瘫,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肢体感觉丧失、运动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例如,胸椎结核压迫脊髓可能导致双下肢无力、麻木,逐渐发展为不能行走、大小便失禁;颈椎结核压迫脊髓可能影响上肢及下肢的神经功能。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的神经退变疾病,脊髓受压时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可能会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儿童患者脊髓受压后恢复相对较困难,但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