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宝宝缺钙
宝宝缺钙可从神经精神症状、骨骼改变判断,参考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25-羟基维生素D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结合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及辅食添加情况、日照情况综合考量,如母乳喂养宝宝可能因母亲缺钙等缺钙,人工喂养宝宝可能因冲调不当等缺钙,户外活动少等日照不足会影响钙吸收致缺钙。
一、观察宝宝的症状表现
1.神经精神症状:宝宝缺钙时可能会出现夜间睡眠不安稳,频繁惊醒、哭闹等情况。这是因为血钙降低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影响宝宝的睡眠状态。年龄较小的婴儿还可能出现多汗,尤其是头部出汗较多,与室温无关,因为血钙降低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加。
2.骨骼改变: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骨骼表现有所不同。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能会出现颅骨软化,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中央,可有乒乓球样的感觉;8-9个月以上的宝宝可能会有方颅,即头颅额、顶骨对称性隆起,形成方盒样头型;1岁左右的宝宝可能会出现胸廓畸形,如肋骨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隆起呈串珠状)、鸡胸(胸骨向前突出)或漏斗胸(胸骨向内凹陷);会站立行走的宝宝可能出现下肢畸形,如O型腿(双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或X型腿(两膝能相碰而两足内踝不能靠拢)。
二、参考实验室检查指标
1.血钙:血清总钙正常范围在2.25-2.58mmol/L,离子钙正常范围在1.10-1.34mmol/L。如果血钙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缺钙情况,但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因为血钙受血浆蛋白浓度等因素影响,当血浆蛋白降低时,血钙可能会假性降低。
2.血磷:正常血磷浓度儿童为1.29-2.10mmol/L,血磷降低也可能是缺钙的表现之一,因为钙磷代谢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常伴有血磷降低。
3.碱性磷酸酶(ALP):ALP在骨骼生长活跃期会升高,缺钙引起的佝偻病患儿ALP往往明显升高,其正常参考值因年龄和检测方法不同有所差异,儿童正常范围一般在20-220U/L(速率法)左右。ALP升高反映了骨骼的代谢活跃,是骨骼病变的一个敏感指标。
4.25-羟基维生素D[25-(OH)D]:25-(OH)D是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形式,也是评估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一般在20-100nmol/L,当25-(OH)D低于20nmol/L时提示维生素D缺乏,而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缺钙的常见原因之一,因为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
三、结合宝宝的喂养情况
1.母乳喂养宝宝: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钙磷比约为2:1),有利于钙的吸收,但如果母亲本身缺钙,或者宝宝出生后日照时间不足等,也可能导致宝宝缺钙。如果宝宝是纯母乳喂养,母亲的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就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宝宝。
2.人工喂养宝宝:配方奶中钙含量相对稳定,但如果配方奶冲调不当,钙的浓度不合适,或者宝宝奶量摄入不足,也可能引起缺钙。例如,配方奶冲调过稀会导致钙摄入不足。同时,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没有及时添加维生素D制剂,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
3.添加辅食情况:随着宝宝月龄增加,添加辅食是获取钙等营养物质的重要途径。如果添加辅食种类单一,缺乏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深色蔬菜等,也容易导致缺钙。例如,1岁以后的宝宝如果没有及时添加富含钙的辅食,就可能出现钙摄入不足的情况。
四、考虑宝宝的日照情况
宝宝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这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如果宝宝户外活动少,日照时间不足,如冬季出生的宝宝、长期待在室内的宝宝等,就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影响钙的吸收,容易导致缺钙。一般来说,每天需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日照时间,例如户外活动1-2小时左右,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眼睛,防止晒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