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钙怎么检查
血钙检测包括血清总钙测定(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受血浆蛋白影响)和离子钙测定(能反映活性钙水平,不受血浆蛋白影响,与生活方式、肾脏疾病等有关);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查有骨碱性磷酸酶(儿童正常参考值≤200U/L,与骨形成、生活方式、甲状旁腺疾病等有关)及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及维生素D测定(相互关联,与年龄、激素等有关);尿钙测定中24小时尿钙测定可反映钙排泄情况,与钙摄入、甲状旁腺功能、结石病史、生活方式等有关;X线检查的长骨X线片可观察儿童骨骼形态结构变化,儿童缺钙等会有相应表现,不同年龄段儿童及特殊病史儿童X线表现有差异。
1.血清总钙测定:是常用的检查方法,正常血清总钙浓度为2.25~2.58mmol/L。血清总钙能反映机体钙的总体水平,但受血浆蛋白浓度影响,如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时,血清总钙可能正常,但实际钙缺乏。对于儿童,不同年龄段血清总钙正常范围有所差异,新生儿血清总钙为2.5~3.3mmol/L,婴儿为2.2~2.6mmol/L,幼儿及儿童为2.0~2.7mmol/L。年龄不同,钙的代谢特点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钙的需求大,更易出现钙代谢异常情况。
2.离子钙测定:离子钙能直接反映活性钙的水平,更能准确反映机体钙的代谢状态,正常血浆离子钙浓度为1.10~1.34mmol/L。离子钙不受血浆蛋白浓度影响,对于低蛋白血症患者,离子钙测定更能真实反映钙的状况。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素食者可能因钙摄入来源相对单一,影响离子钙水平;有肾脏疾病病史的患者,肾脏对钙的调节功能异常,离子钙测定也能更早发现钙代谢的异常。
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查
1.骨碱性磷酸酶(BALP):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正常参考值≤200U/L。骨碱性磷酸酶是成骨细胞合成的酶,与骨形成密切相关,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骨代谢活跃,BALP能反映骨形成的情况。如果儿童BALP升高,提示骨形成增加,可能与缺钙导致的骨代谢代偿有关。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运动量过少的儿童,骨代谢相对缓慢,BALP可能有不同表现;有甲状旁腺疾病病史的患者,甲状旁腺素分泌异常会影响骨代谢,进而影响BALP水平。
2.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及维生素D测定:血清无机磷正常浓度为0.97~1.61mmol/L,碱性磷酸酶成人男性为40~150U/L,女性为35~100U/L,儿童为50~240U/L,维生素D正常范围因检测方法不同有所差异,一般25-羟基维生素D正常浓度为30~100nmol/L。钙、磷、碱性磷酸酶和维生素D之间相互关联,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钙磷代谢,导致血钙、磷异常,碱性磷酸酶升高。对于老年人,由于肠道吸收功能减退,肾脏对维生素D的活化能力下降,更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进而影响钙磷代谢;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钙流失增加,这些指标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尿钙测定
1.24小时尿钙测定:正常成人24小时尿钙排泄量为2.5~7.5mmol。尿钙可以反映钙的排泄情况,当机体钙摄入不足时,尿钙排泄减少;而当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尿钙排泄增加。对于有肾结石病史的患者,尿钙水平异常是形成结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尿钙过高易形成钙盐结晶,进而发展为结石。不同年龄人群尿钙正常范围有差异,儿童24小时尿钙排泄量相对较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在生活方式上,长期高钙饮食的人群尿钙可能会升高。
X线检查
1.长骨X线片:可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等变化。儿童缺钙时,X线片可能显示长骨骨骺端钙化带模糊、变薄、不整齐等改变,如佝偻病患儿可见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等。对于儿童,X线检查是评估骨骼发育和钙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不同年龄段儿童骨骼发育特点不同,X线表现也有差异。早产儿由于先天发育相对不足,钙储备少,更易在X线片上出现骨骼发育异常表现;有慢性肝病病史的儿童,影响维生素D代谢,也会在X线片上体现出骨骼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