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腰疼怎么办
腰肌劳损可通过多方面进行处理。充分休息,急性期多休息,长期伏案者定时活动;调整姿势,保持站立、坐姿、行走正确姿势;物理治疗包括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专业按摩放松肌肉、理疗如红外线照射等改善循环;康复锻炼有腰部伸展运动(仰卧位拱桥、飞燕式)和旋转运动增加活动度;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若处理后腰疼未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评估,排查其他腰部疾病,儿童腰疼更要谨慎及时就医。
一、休息与姿势调整
1.充分休息:急性期应尽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腰部,减少久坐、久站等增加腰部负担的行为。一般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休息时可选择仰卧位,在膝关节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腰部肌肉放松;侧卧位时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头,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每工作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5~10分钟,做一些简单的腰部伸展动作,如左右扭转腰部等。
2.调整姿势: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行走,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收腹挺胸,脊柱伸直;坐姿时应选择有良好腰部支撑的座椅,保持膝关节与髋关节处于同一高度,臀部尽量靠后坐在座椅上,使腰部紧贴椅背;行走时要抬头挺胸,步伐适中,避免弯腰驼背。对于有不良姿势习惯的人群,如长期弯腰劳作的工人等,需要逐步纠正姿势,可通过佩戴腰部支具等辅助工具来帮助养成正确姿势。
二、物理治疗
1.热敷: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对腰部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对于因寒冷刺激导致腰肌劳损腰疼的人群,热敷效果较好。例如,研究表明,适当的热敷可以使腰部肌肉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从而减轻疼痛和肌肉紧张。
2.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腰部按摩,主要是通过手法放松腰部肌肉。按摩可以选择揉法、滚法等,重点按摩腰部两侧的竖脊肌等肌肉。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对于经常伏案工作导致腰肌劳损的人群,定期按摩腰部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一般建议每周进行1~2次专业按摩。
3.理疗: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红外线照射可以穿透皮肤,深入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超声波治疗则可以通过机械效应和热效应等发挥作用,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和肌肉紧张。在进行理疗时,要根据个人的耐受程度调整治疗参数,如红外线照射的距离和时间等。
三、康复锻炼
1.腰部伸展运动:
仰卧位腰部拱桥运动: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2~3秒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20~30个。这种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对于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适用,尤其适合长期久坐或久站导致腰肌劳损的人群。
飞燕式运动: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坚持2~3秒后放松,连续进行20~30个。该运动可以有效锻炼腰部后方的肌肉,增强腰部的稳定性。对于有一定运动基础的人群较为适宜,但对于年龄较大或有腰部严重疾病的人群需谨慎进行,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强度。
2.腰部旋转运动: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缓慢地向左、向右旋转腰部,每次旋转尽量达到最大幅度,左右各旋转10~15次。这种运动可以增加腰部的活动度,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腰部僵硬感。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以进行,但对于腰部疼痛较为剧烈的急性期患者应避免过度旋转。
四、药物辅助(仅提及药物名称)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可以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症状。但对于孕妇、哺乳期女性以及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人群需要特别谨慎,孕妇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哺乳期女性使用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人群使用可能会加重胃肠道不适。
五、就医评估
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后腰疼症状没有缓解或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医生可能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来明确腰部情况,排除其他腰部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腰椎结核病史等,出现腰肌劳损腰疼时更要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病史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判断和治疗。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儿童腰肌劳损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腰疼情况,更要谨慎对待,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因为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尚未完全,需要特殊的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