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引起脂肪肝
脂肪肝的发生与代谢、营养、遗传、药物或毒物等多种因素相关。代谢因素中肥胖致内脏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使肝脏过度合成脂肪易引发脂肪肝;营养因素里过度饮酒损伤肝细胞致脂肪代谢异常、营养不良致载脂蛋白合成减少使甘油三酯转运障碍易形成脂肪肝;遗传因素中遗传性疾病及基因多态性增加发病风险;药物或毒物因素中某些药物及工业毒物可损伤肝细胞致脂肪代谢异常引发脂肪肝,不同年龄人群受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
一、代谢因素相关
1.肥胖因素
当人体处于肥胖状态时,尤其是内脏型肥胖,过多的脂肪会在肝脏内堆积。据相关研究表明,肥胖人群发生脂肪肝的概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人群。这是因为肥胖者体内胰岛素抵抗增加,肝脏对脂肪酸的摄取增多,同时脂肪细胞释放的游离脂肪酸也增多,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从而导致脂肪在肝脏沉积。例如,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患者中约50%-90%合并有脂肪肝,其中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的发生率可高达61%-94%。
从年龄角度看,儿童肥胖导致的脂肪肝也呈上升趋势,这与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热量、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和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对于女性而言,生育后若不注意体重管理,也容易因肥胖引发脂肪肝。
2.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此时,肝脏会过度合成脂肪。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70%-80%合并有脂肪肝,这是因为胰岛素抵抗使得肝脏葡萄糖生成增加,同时脂肪酸氧化减少,合成增加,进而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会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例如抑制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等。
年龄较大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脂肪肝的发病风险。同时,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由于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在相同生活方式下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和脂肪肝。
二、营养因素相关
1.过度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在肝细胞内代谢为乙醛,乙醛具有毒性,会损伤肝细胞的线粒体和细胞膜等结构,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例如,每日饮酒量超过80g(乙醇含量)且持续5年以上的人群,患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饮酒量和饮酒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每天饮酒80-160g,10年内出现酒精性脂肪肝的概率为50%-90%。
男性相对女性而言,在相同饮酒量下更容易受到酒精对肝脏的损伤,因为女性体内的乙醇脱氢酶活性相对较低,对酒精的代谢能力较弱。同时,长期饮酒还可能伴随营养不良等情况,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伤和脂肪堆积。
2.营养不良
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可引起脂肪肝。当机体缺乏蛋白质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减少,导致甘油三酯在肝脏内转运障碍,从而堆积形成脂肪肝。例如,长期饥饿、吸收不良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容易发生脂肪肝。有研究显示,在营养不良的患者中,约有50%可发生脂肪肝,补充蛋白质后,脂肪肝的情况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相关的脂肪肝,儿童如果存在偏食、挑食等情况导致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原因,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三、其他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增加脂肪肝的发病风险。例如,遗传性高脂血症患者,由于体内脂质代谢异常,更容易出现脂肪在肝脏的堆积。家族中有脂肪肝患者的人群,其发生脂肪肝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研究发现,一些与脂质代谢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与脂肪肝的易感性密切相关,如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等的突变可能会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过程,使个体更容易患上脂肪肝。
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儿童如果携带相关的遗传易感性基因,即使生活方式相对健康,也可能比正常人群更易发生脂肪肝;女性如果有家族遗传倾向,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发生脂肪肝的概率可能高于男性。
2.药物或毒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引起脂肪肝,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某些抗肿瘤药物等。糖皮质激素可影响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分解,使游离脂肪酸释放增加,同时抑制脂肪酸氧化,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例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约有15%-50%可发生药物性脂肪肝。一些工业毒物如四氯化碳等也可损伤肝细胞,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不同年龄人群使用相关药物时需注意药物性脂肪肝的风险,儿童由于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使用可能导致脂肪肝的药物时更应谨慎;老年人由于肝脏功能减退等原因,也更容易受到药物对肝脏的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