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是腰痛是怎么回事
腰痛有多种常见原因,包括肌肉骨骼问题(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脊柱病变(如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结核)、内脏疾病牵涉痛(如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评估与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应对建议有一般生活调整(姿势纠正、适度锻炼)、针对病因初步处理(不同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孕妇、老年人各有需注意处)。
一、常见原因
1.肌肉骨骼问题
腰肌劳损: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不良姿势工作(如久坐、久站)等,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受到慢性损伤,可引发腰痛。研究显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使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局部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引起疼痛,这种情况在办公室人群、体力劳动者中较为常见,年龄上无特定限制,性别差异不明显。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50岁人群,椎间盘退变、损伤等因素使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从而引起腰痛,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久坐、弯腰负重等动作可诱发或加重疼痛,男性相对女性可能因工作等因素更易患病。
腰椎骨质增生:随着年龄增长,腰椎发生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形成,增生的骨质可能刺激周围组织引起腰痛,5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较高,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改变,相对更易出现腰椎骨质增生导致的腰痛。
2.脊柱病变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多见于青少年男性,起病隐匿,早期可表现为下腰部疼痛,逐渐累及整个脊柱,病情进展可能导致脊柱畸形,HLA-B27阳性率较高,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脊柱结核:由结核杆菌感染脊柱引起,除腰痛外,还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多见,有结核接触史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患。
3.内脏疾病牵涉痛
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疼痛多较剧烈,呈绞痛样,可放射至下腹部及会阴部,同时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男性患肾结石的概率相对稍高一些,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可能因输尿管受压迫等因素增加患病风险。
妇科疾病:女性的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可引起腰痛,盆腔炎多伴有下腹部坠胀、白带异常等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表现为经期腰痛加重、进行性痛经等,育龄期女性高发。
二、评估与检查
1.病史采集
了解腰痛的起始时间、发作频率、疼痛性质(刺痛、酸痛、绞痛等)、加重或缓解因素,有无外伤史、既往疾病史(如脊柱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家族史等,对于判断病因很重要,比如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者,患病风险相对增高。
2.体格检查
检查腰部活动度、压痛部位、肌肉紧张情况等,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能在相应椎间隙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可初步观察腰椎的骨质结构,如有无骨质增生、腰椎侧弯等,价格相对便宜,适用于初步筛查。
CT:能更清晰显示腰椎间盘、骨质等情况,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折等诊断价值高。
MRI:对软组织显示更佳,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程度、脊髓神经受压情况等,是评估脊柱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
实验室检查:
泌尿系统疾病可查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B超等,了解有无结石、肾功能损害等;妇科疾病可查妇科超声、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辅助诊断盆腔炎等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可查HLA-B27、血沉、C-反应蛋白等,协助明确诊断。
三、应对建议
1.一般生活调整
姿势纠正: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姿,久坐人群建议定时起身活动,避免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可佩戴合适的腰托在长时间负重或久坐时保护腰部。
适度锻炼:进行适合的腰部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但要注意锻炼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加重损伤,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适度的脊柱伸展运动有助于维持脊柱活动度,但要避免剧烈撞击等运动。
2.针对病因的初步处理
肌肉骨骼问题:腰肌劳损可通过局部热敷、按摩等缓解肌肉紧张,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休息,避免加重损伤的动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可配合牵引等治疗,待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康复锻炼。
内脏疾病相关:泌尿系统结石需根据结石大小等情况,由医生判断是保守治疗还是采取体外碎石、手术等治疗;妇科疾病需由妇科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治疗,如盆腔炎需抗感染等治疗。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腰痛相对少见,若出现需排查先天性脊柱畸形、外伤等情况,避免盲目按摩等处理,应及时就医检查。
孕妇:孕期腰痛较常见,多因子宫增大、姿势改变等引起,要注意休息,避免久站久坐,可适当进行孕期适宜的腰部放松活动,分娩后多可缓解,但若疼痛剧烈或伴有其他异常需及时就诊。
老年人:老年人腰痛要警惕骨质疏松、腰椎压缩骨折等,可进行骨密度等检查,注意补充钙及维生素D,避免摔倒等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