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咋回事
腰痛常见原因有肌肉骨骼问题(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脊柱病变(如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结核)、内脏疾病牵涉痛(如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评估与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查);预防与保健需保持正确姿势、加强腰部锻炼、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合理饮食体重控制;不同人群腰痛特点及注意事项不同,青少年注意运动损伤等,中年与长期劳累退变相关,老年与退变骨质疏松有关,女性与特殊生理期等相关。
一、腰痛的常见原因
1.肌肉骨骼问题:
腰肌劳损:长期从事弯腰劳作、久坐久站等工作的人群易患。例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保持坐姿,腰部肌肉持续紧张,容易导致腰肌劳损引发腰痛。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因慢性损伤出现无菌性炎症,引起腰部疼痛,一般疼痛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常见于长期重体力劳动或有不良坐姿、站姿的人群。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因素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腰痛,常伴有下肢的放射痛、麻木等症状。年轻人群中,长期弯腰、过度负重等也可能诱发该疾病,比如经常搬运重物的工人。
腰椎骨质增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会出现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是其中一种表现。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当增生的骨质刺激周围的组织时,可引起腰痛,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重,尤其在过度活动或劳累后。
2.脊柱病变:
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少年男性,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主要侵犯脊柱,导致脊柱的炎症和僵硬,早期可出现下腰部疼痛,逐渐向上发展,累及整个脊柱,伴有脊柱活动受限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导致脊柱畸形。
脊柱结核:由结核杆菌感染脊柱引起,患者除了腰痛外,还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脊柱结核会破坏脊柱的骨质结构,进而引起腰痛,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脊柱畸形、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
3.内脏疾病牵涉痛:
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肾脏位于腰部两侧,当结石移动时,可引起腰部剧烈疼痛,疼痛常较为突然,呈绞痛样,同时可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女性患者还需注意与妇科疾病相鉴别,比如输尿管结石的疼痛可能容易被误诊为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女性的一些妇科疾病也可引起腰痛,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盆腔炎患者除了腰痛外,还可能有下腹部坠胀、疼痛,白带增多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除腰痛外,常伴有月经异常、痛经进行性加重等表现。
二、腰痛的评估与检查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腰痛的起始时间、疼痛性质(如刺痛、酸痛、胀痛等)、疼痛部位、诱发及缓解因素、有无伴随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发热、尿频、尿急等),以及患者的职业、既往病史、外伤史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是否有腰部外伤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腰痛的可能原因。
2.体格检查:包括腰部的外观检查,观察有无脊柱畸形、红肿等;腰部的活动度检查,了解患者腰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活动是否受限;神经系统检查,如检查下肢的肌力、感觉、反射等,以判断是否有神经受压的情况。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脊柱的骨骼结构,如有无骨质增生、椎间盘间隙狭窄、脊柱侧弯等情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等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于早期的椎间盘病变等显示不够清晰。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脊柱的骨性结构,对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骨质增生的情况等显示得更为准确,有助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结核等疾病。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够清晰显示椎间盘、脊髓、神经等组织的情况,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肿瘤、脊柱结核等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尤其对早期的椎间盘病变、脊髓病变等诊断价值更高。
实验室检查:对于怀疑有感染性疾病(如脊柱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等情况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HLA-B27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三、腰痛的预防与保健
1.保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行走,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站立时,应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收腹挺胸,脊柱伸直;坐姿时,要保持腰部挺直,臀部尽量靠满椅子靠背,使腰部得到良好的支撑;行走时,抬头挺胸,步伐适中。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要注意调整桌椅高度,使电脑屏幕处于合适的高度,避免弯腰驼背。
2.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腰部肌肉锻炼动作,如五点支撑法、小燕飞等。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小燕飞:患者俯卧位,双手背后,头部和肩部尽量抬起,同时双腿也尽量抬起,使整个身体呈燕飞状,坚持几秒后放松,重复进行。这些锻炼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脊柱的稳定性,预防腰痛的发生。
3.避免腰部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弯腰劳作、久坐久站或过度负重。如果需要进行重体力劳动,要注意正确的操作姿势,避免腰部突然受力。对于从事久坐工作的人群,每隔一段时间要起身活动一下腰部,放松腰部肌肉。
4.注意腰部保暖:寒冷刺激可能会引起腰部肌肉痉挛,加重腰痛。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腰部的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或空调房间中,可以佩戴腰围等保暖护具,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佩戴,以免导致腰部肌肉萎缩。
5.合理饮食与体重控制:保持合理的体重,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腰部的负担,容易导致腰痛。同时,要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维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四、不同人群腰痛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青少年人群:青少年腰痛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运动损伤、不良姿势等引起。例如,经常参加剧烈运动的青少年,如篮球、足球运动员等,容易发生腰部肌肉拉伤、腰椎小关节紊乱等情况。青少年在运动时要注意做好热身活动,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腰部损伤。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学习或玩耍。
2.中年人群:中年人群腰痛较为常见,多与长期的劳累、腰椎退变等因素有关。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往往承担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中年人群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腰部的保健和锻炼。如果出现腰痛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3.老年人群:老年人群腰痛主要与腰椎退变、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等情况较为常见,同时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容易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引起腰痛。老年人群要注意加强钙的摄入,预防骨质疏松,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以免加重腰部损伤。
4.女性人群: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如月经期、孕期、哺乳期等)可能会出现腰痛。月经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出现腰部酸痛;孕期随着胎儿的增大,腰部的负担加重,容易出现腰痛;哺乳期女性由于需要频繁抱孩子等,也可能导致腰部肌肉劳损。女性在生理期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孕期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适当进行腰部的锻炼;哺乳期要注意正确的抱孩子姿势,避免腰部过度劳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