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血虚的药有哪些
治疗血虚的药分为中药类和中成药类。中药类有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等,分别有补血活血、滋阴填髓等功效及相应禁忌;中成药类有归脾丸、复方阿胶浆、驴胶补血颗粒等,各有其组成、功效及适用人群和禁忌。
一、中药类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增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善血虚引起的相关症状,常用于血虚萎黄等病症的治疗。其适用人群较广,但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熟地黄: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药理研究显示,熟地黄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提高外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等,对血虚萎黄、肝肾阴虚等有良好疗效。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者慎用。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白芍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提升外周血细胞数量,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等。阳衰虚寒之证不宜单用。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能补血滋阴、润燥、止血。阿胶可促进造血功能,升高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对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有显著疗效。脾胃虚弱者慎用。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制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制首乌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增加外周血红细胞等,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等。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不宜。
二、中成药类
归脾丸:由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效,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黄等血虚相关病症。有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阴虚火旺者慎用。
复方阿胶浆:主要成分有阿胶、红参、熟地黄、党参、山楂,能补气养血,用于气血两虚、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及贫血。服用期间忌油腻食物,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驴胶补血颗粒:由阿胶、黄芪、党参、熟地黄、白术、当归组成,具有补血,益气,调经之效,用于久病气血两虚所致的体虚乏力、面黄肌瘦、头晕目眩、月经过少。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