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因饮食、劳倦、忧思等致各年龄段易患,表现气短乏力等,舌淡苔白脉缓弱,治以健脾益气;脾阳虚多由脾气虚发展或过食寒凉等致,有脾气虚症状且伴畏寒等阳虚表现,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治以温阳健脾,不同人群有相应特点
一、病因方面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如长期过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损伤脾胃;或劳倦过度,耗伤脾气;或忧思日久,影响脾胃运化功能等所致。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因上述因素出现脾气虚,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中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者易患。
2.脾阳虚: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因过食生冷寒凉之品,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火不生土,导致脾阳亏虚。同样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生活中本身有脾气虚基础且不注意保暖、继续进食寒凉食物者更易出现脾阳虚。
二、症状表现方面
1.脾气虚: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神疲懒言、食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面色萎黄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脾气虚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出现形体消瘦、食欲不振等;成年脾气虚者可能工作时易疲劳,日常活动耐力下降等。
2.脾阳虚:除了有脾气虚的食少、腹胀、便溏等症状外,还伴有畏寒肢冷、腹中冷痛,得温则舒,口淡不渴,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等阳虚生寒的表现。在特殊人群中,如老年脾阳虚者,可能因阳气不足更易感受寒邪,冬季时畏寒症状更明显;女性脾阳虚可能影响月经,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
三、舌脉表现方面
1.脾气虚:舌淡苔白,脉缓弱。儿童脾气虚时舌象可能相对稚嫩,但仍可见淡白之象;成年脾气虚者舌脉表现较典型。
2.脾阳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老年脾阳虚者舌脉表现可能因机体机能衰退而更显沉迟无力等特点。
四、治疗原则方面
1.脾气虚:以健脾益气为主,可通过饮食调理,如适当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健脾益气的中成药,如四君子丸等。儿童脾气虚时更应注重饮食的合理搭配,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当导致脾气虚加重。
2.脾阳虚:以温阳健脾为主,除了饮食调理可多吃温热性食物如生姜、羊肉等外,还可选用温阳健脾的药物,如附子理中丸等。老年脾阳虚者在用药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谨慎选择药物;女性脾阳虚者在月经期间要注意保暖,避免因阳虚加重而影响月经及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