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心脏房颤
中医治疗心脏房颤包括辨证论治、针灸推拿等外治法以及情志调节与生活方式干预。辨证论治有心气不足证用保元汤加减、心血瘀阻证用血府逐瘀汤、痰热内扰证用黄连温胆汤、阴虚火旺证用天王补心丹;针灸选内关等穴位、推拿按揉心俞等穴位;情志要避免焦虑紧张,生活上合理作息、适度运动、清淡饮食。
一、辨证论治
1.心气不足证:常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表现,治以补益心气,方用保元汤加减,该方中黄芪等药有增强心气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其中药物成分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等,对心气不足型房颤有一定调理作用,此证型在中老年人群中因机体功能衰退相对常见。
2.心血瘀阻证:可见心悸不安、心胸疼痛如刺等症,治法为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血府逐瘀汤是常用方,方中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经现代研究证实可改善心肌微循环,该证型在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人群中较易出现。
3.痰热内扰证:表现为心悸时发时止、胸闷烦躁等,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可选用,其中黄连等成分有清热作用,现代研究显示其对调节异常的神经递质等有一定作用,该证型与长期嗜食肥甘厚味等生活方式相关人群易患。
4.阴虚火旺证:可见心悸易惊、五心烦热等,治法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可用于调理,其中生地等滋阴药物经研究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等作用,此证型在中老年女性更年期等激素水平变化相关人群中相对多见。
二、针灸推拿等外治法
1.针灸:可选取内关、神门、厥阴俞等穴位,内关穴对心脏节律有调节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针刺内关穴等可影响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平衡,一般每周针灸数次,对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只要适合均可应用,但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2.推拿:按揉心俞、膻中等穴位,有一定调节气血作用,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可在专业指导下适当进行,比如长期伏案工作人群可改善胸腹部气血流通。
三、情志调节与生活方式干预
1.情志调节:心脏房颤患者需避免过度焦虑、紧张等情绪,可通过冥想、听舒缓音乐等方式,不同年龄人群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情志调节方式,比如老年人群可参与社交活动放松心情,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更需注意情志平稳。
2.生活方式: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不同年龄睡眠时长有差异,一般成人7~9小时;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运动强度不同,以不疲劳为宜;饮食上宜清淡,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等,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人群更要注意饮食盐分等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