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血虚的中药有哪些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补血;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能提高机体造血功能;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调经补血作用;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能促进造血功能补血;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心、肾经,有补肝肾、益精血补血作用,不同药材虽来源、性味、作用机制有别,但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依据不同人群血虚表现及个体情况辨证应用,特殊人群更需谨慎。
一、当归
来源与性味: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
作用机制:当归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增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的含量,有较好的补血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有的阿魏酸等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善机体的造血功能,对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有改善作用,且不同年龄人群若符合血虚证候均可考虑应用,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二、熟地黄
来源与性味: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作用机制:熟地黄能显著提高机体的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其主要成分梓醇等具有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调节机体免疫等作用,对于血虚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有改善效果,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若存在血虚相关表现且符合其适应证可在医生辨证后应用,但有相关基础病史者需告知医生以便综合判断。
三、白芍
来源与性味: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
作用机制:白芍有养血调经的作用,能通过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等发挥补血功效,其含有的芍药苷等成分对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面色萎黄等有改善作用,不同人群使用时需依据具体血虚表现及个体情况经医生辨证后合理应用,尤其有特殊病史者更需谨慎。
四、阿胶
来源与性味: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
作用机制:阿胶能促进造血功能,提高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水平,其富含胶原蛋白质等成分,可通过补充营养等多方面发挥补血作用,对于血虚引起的眩晕、心悸等有改善效果,不同人群使用时要根据自身血虚程度及身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特别谨慎,需遵专业医师建议。
五、何首乌
来源与性味: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心、肾经。
作用机制: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能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血虚引起的须发早白、头晕眼花等有一定改善作用,不同人群使用时需经医生辨证,尤其有基础病史者要告知医生以综合评估用药安全性,避免自行盲目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