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的三大临床表现是什么
肝硬化等疾病可引发腹水、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脾大及脾功能亢进。腹水形成与门静脉高压致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白蛋白合成减少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淋巴液生成过多等有关,表现为漏出液,早期腹胀,随腹水增多腹部膨隆等;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可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腹壁静脉曲张(呈“海蛇头”样)、痔静脉曲张(可致便血);脾大由脾静脉回流受阻、脾窦淤血、脾髓组织增生引起,脾功能亢进表现为外周血三系减少,影响不同年龄人群的健康及生活工作等。
一、腹水
1.形成机制: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系统淤血,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同时肝功能减退使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此外,肝淋巴液生成增多,超过胸导管引流能力时,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形成腹水。
2.表现特点:腹水为漏出液,早期腹水较少时可能仅有腹胀感,随着腹水增多,腹部膨隆明显,可伴有移动性浊音阳性等体征。在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人群中表现可能类似,但对于有基础肝病的患者,腹水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处于较严重阶段。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硬化进而出现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腹水形成后会明显影响其腹部外观及呼吸等功能。
二、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系统的胃冠状静脉与腔静脉系统的食管静脉、胃短静脉沟通,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是最具临床意义的侧支循环。曲张的静脉破裂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在年龄较大、有长期肝病病史的人群中,此类侧支循环开放风险更高,因为长期的肝脏病变使血管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改变。
2.腹壁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时,脐静脉重新开放,与副脐静脉、腹壁静脉等沟通,在腹壁形成静脉曲张,表现为以脐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静脉迂曲扩张,外观呈“海蛇头”样。不同性别患者表现类似,但对于女性患者,需注意与其他导致腹壁静脉曲张的疾病相鉴别,同时长期饮酒或患有肝炎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出现此情况。
3.痔静脉曲张:门静脉系统的直肠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系统的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沟通,形成痔静脉曲张,可表现为便血等症状,长期便秘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加重痔静脉曲张的症状,而有门静脉高压基础疾病的人群痔静脉曲张的发生和发展也受其病情影响。
三、脾大及脾功能亢进
1.脾大机制:门静脉高压时,脾静脉回流受阻,脾窦淤血,导致脾髓组织增生,脾体积增大。
2.脾功能亢进表现:脾大时可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可使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血小板减少可引起出血倾向,如皮肤紫癜、鼻出血等;红细胞减少可导致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脾功能亢进的影响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而成年患者则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有基础血液系统疾病或长期肝病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脾大及脾功能亢进的相关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