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脏房颤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结构异常相关因素,如心肌病变(冠心病致心肌缺血重构、心肌病致心肌病理改变破坏电活动稳定)和心房扩大(高血压致左心房压力升高扩大、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致左心房淤血扩大);心血管相关疾病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激素影响心肌代谢电生理致心房兴奋性增高)、心力衰竭(泵血功能下降、淤血及神经-内分泌激活影响心房电活动并促结构改变);其他相关因素,如年龄因素(65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明显升高)、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影响心肌电活动或致心脏结构改变)、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基因突影响离子转运致心房电活动异常)。
心肌病变:冠心病是导致心脏房颤的常见原因之一,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组织发生重构等改变,可促使房颤的发生。例如,长期的心肌缺血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使得心房肌的不应期和传导性发生异常,增加房颤的易感性。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以及纤维化等病理改变,会破坏心房正常的电活动稳定性,从而引发房颤。
心房扩大: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左心房逐渐扩大。左心房扩大后,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传导速度不均一,容易形成折返环,进而引发房颤。另外,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由于二尖瓣口狭窄,左心房血液淤积,压力增高,导致左心房扩大,也是房颤的重要诱因。
心血管相关疾病因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影响心脏的代谢和电生理功能。甲状腺激素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加快心率,同时还会影响心肌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功能,使心房肌的兴奋性增高,容易发生房颤。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机体处于淤血状态,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释放大量的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心房的电活动,导致房颤的发生。而且,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存在心房扩大等心脏结构改变,进一步促进房颤的发展。
其他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生理性退变。老年人心肌细胞逐渐老化,心房肌纤维发生纤维化等改变,电生理特性不稳定,更容易发生房颤。一般来说,65岁以上的人群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大量饮酒是引发房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酒精可以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的电活动,同时还会导致心房扩大等心脏结构改变。另外,长期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也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间接导致房颤的发生。例如,长期精神紧张会使体内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稳定性。
遗传因素:部分房颤患者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与房颤的发生相关,例如编码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离子转运功能,导致心房电活动异常,增加房颤的发病风险。不过,遗传因素通常是与其他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引发房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