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是什么意思
室性早搏是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使心肌除极的心搏,发生机制与心室肌异位起搏点等有关,临床表现为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有心悸等;房性早搏是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任何部位的心房激动,发生机制与心房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等有关,临床表现为多数无症状,有症状者有心悸等,两者均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处理,偶发无明显症状及无基础病的早搏密切观察,有明显症状或伴基础病的需进一步检查治疗。
一、室性早搏
1.定义:室性早搏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心搏。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从电生理角度看,是心室肌细胞在正常窦性激动之前提前发放电冲动,导致心室提前收缩。
2.发生机制:可能与心室肌的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或折返机制等有关。例如,心肌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容易形成异位起搏点引发室性早搏;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等)的使用也可能诱发室性早搏;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增加室性早搏的发生风险。在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的概率可能会有变化,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生活方式上,长期大量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也可能促使室性早搏发生;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发生室性早搏的几率明显高于无基础心脏疾病者。
3.临床表现:许多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心悸、心跳暂停感,有些患者可感到心前区撞击感。在体格检查时,可发现提前出现的脉搏,其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
二、房性早搏
1.定义:房性早搏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的心房激动。它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房内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放电冲动引起心房收缩。
2.发生机制:主要是心房内存在异位起搏点,其自律性增高,导致过早发放冲动。生理情况下,过度饮酒、吸烟、喝浓茶或咖啡、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可引起房性早搏;病理情况下,各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等,以及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都可能诱发房性早搏。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生原因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儿童可能因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发育等因素,成人则多与上述生理病理因素相关;生活方式方面,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等易诱发房性早搏;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房性早搏的几率更高。
3.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可表现为心悸、心跳不规则,部分人可感到胸部有撞击感等。体格检查时可发现提前出现的心房波,其后的代偿间歇往往不完全。
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都是心脏的异位搏动,在临床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症状、基础疾病等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对于无明显症状且无基础心脏疾病的偶发早搏,通常密切观察即可;而对于有明显症状或伴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早搏,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